云计算 频道

经济低迷时期如何优化基础架构和服务管理

  【IT168 资讯】IDC中国软件与服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刘飞先生表示:“当今,CIO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T与业务的关系正在由辅助转向融合。服务管理作为整个企业动态架构的核心,能够通过将劳动密集型任务自动化,开发端到端的管理能力和实施云计算技术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实现IT与业务的完美融合,从而实现业务创新。”以下为他演讲的精彩内容:

  刘飞: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IDC国际数据公司的软件分析师刘飞。首先感谢大家抽时间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我带给大家的主题是“经济低迷时期如何优化基础架构和服务管理”。

  CIO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家通常提到了80/20的不均衡,也就是80%的资源投入到运维当中,仅有20%的资源投入到创新。近期这种情况变得更糟,一些企业开始延缓或者终止新项目的建设,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企业仍然需要成长,这对CIO带来新的问题:如何能够降低成本,如何能够加快业务交付的时间。IDC在近期的一项企业调研中也观察了这样的问题,在受访企业的IT和业务决策人被要求将100分分布在以下6个业务目标中,我们看到降低成本的得分位居榜首,也就是图标里蓝色的部分,2007年初降低成本仅占到大家权重的25分,而在08年底这项得分上涨到40。作为一项业务部门,降低成本实际上降低了企业对其他业务部门的关注,比如增加收入、改进质量,甚至提高市场份额。我们同时也看到,即便非常关注成本的组织,仍然在继续关注提高客户满意度。红色部分的选项的得分基本保持不变。我们也关注到,受访的组织对缩短面市时间的目标给予更多关注,这是因为企业仍然希望借此增加收入。尽管经济面临挑战,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企业之间大量的合并、收购,行业之间的合规要求越来越多,这要求IT提供更多的对数据实时访问的支持。如果各个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将有很大的机会去获得对所选定项目的技术投资。然而IDC在09年的一项研究中,对技术融资企业方面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目前IT项目获得投资的门槛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具体来讲,我们观察到,在企业的投资门槛当中,悄然添加了一项“风险溢价”,2008年之前,企业IT的投资门槛是在12%-15%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是资金成本的2倍,同时这个投资门槛允许在2-3年的投资回报期。当前如果项目要获得批准,获得投资,这个投资回报率被提升到15%-20%,从比率来看,仍然是资金成本的2倍,但是从投资的行为模式来看,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决策者要求这些项目能够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获得快速的成本减少和收益的增加。我们进一步的调研观察到,即便是一些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他们的决策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仍然青睐于那些短平快的项目,快速增加成本收益的项目。尽管现在资本市场趋于稳定,但是对IT项目投资筛选的流程仍然十分严格,这其中有一个200个基点或者2个百分点的风险溢价被悄然添加到决策者的费用计算当中,这实际上增加了投资的门槛。

  当下这些业务的压力,IDC观察到,更多的CIO开始提到对业务进行优化,以求生存、以求壮大。这些压力实际上使得IT和业务决策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运营目标进行思考。举例来说,在企业和IT治理层面,业务和IT决策者会携手思考一些很棘手的问题。比如,基于套装软件或者SaaS对业务的满足,需要什么程度的定制。对于核心系统和非核心系统分别需要不同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可用性。当企业在看待IT资产的时候他们会询问,每年采购的软件升级是否值得;有些企业也会询问、也会关注,如何最大化企业现有系统,对企业现有系统和存储资源的利用,如何提高IT员工的生产率和效率。就业务和IT服务管理采购而言,有些企业开始考虑,有些服务是否可以通过云计算或者是SaaS方式进行外包。对信息和风险管理而言,现在的企业更加严格审视对信息的管理、对信息的存储,以及对资源的分配,他们开始更多的去关注企业拥有哪样类型的信息,该信息以什么的规模进行增长,需要保存多长时间,企业能否在数年后仍然对这些数据进行检索。更关键的是,如何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我们同时发现,现在企业中几乎所有的数据类型都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依赖于IT。我们从身边可以看到,显而易见的这些智能资产,在我们身边可以观察到的,如智能手机,RFID的设备到一些基于传感器的电梯、汽车、生产线以及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一些在前沿的企业开始考虑利用自动化对这些智能资产进行全面的优化和管理。

  对业务进行优化,我们提到要对服务管理思想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传统上来看,IT决策者更多的是去选择什么样的软件、什么样的硬件、什么样的模块,什么样的组件,但是在当下IT和业务决策者应该一起携手,将业务和IT治理相结合,确定业务需求。在探讨这些业务服务需求的时候,不光要关注到SLA,也要关注到安全、风险管理和运营的策略。我们认为,在把业务需求抽象成服务之后,企业可以在内部通过将资源集中化和虚拟化实现灵活性,同时这样业务需求的抽取可以进一步的推动优化企业的采购策略,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向共享服务和云计算、交付模型去转变,以期控制成本。对服务的抽取是业务管理中的重要一步,当业务需求预软硬件等因素分离的时候,IT决策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对业务支撑的层面,比如对资产的优化,对信息存储安全的保护和扩展方面的考虑。

  如果稍微深入来看,如何理解服务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信息管理的层面。在服务管理这个话题的探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信息管理时,需要在成本速度、合规和责任之间永远寻求一种平衡。IT团队更应该去关注不同的信息类型,需要有不同的存储保护归档和访问的方式,特别是在虚拟和共享的服务环境,可能会对数据迁移和保护出现一种特别的挑战。同时,IT团队也需要面对不断增加的资产,以及如何去更好的管理他们。IDC在2009年3月做出的“企业磁盘存储消费模型”中发现,企业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的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我们看到右图所示,绿色部分代表内容仓库和云,灰色部分代表非结构化数据,在2009-2012年会分别以84%和59%的速度增长,这使得对信息管理的挑战大大的增加。

  数据的大量增加实际上也带来了数据中心管理工作复杂性的提高。WebServices包括复合应用更加增加了这种复杂性。IT使用各种新技术,比如虚拟化来优化资源,使得基础架构更加灵活。与此同时,待管理的虚拟节点不断的增加,新的工作需求不断的产生,这对IT团队来说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传统来看,我们基于手工或者特定的对事件报警的处理方式不足以应对事件的快速增长,这时候需要有自动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去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端到端的解决能力。

  下图中可以看到,接受采访的企业提到部署自动化目的时,降低成本是大家最大的一个选择,其他是更好更标准的来提供服务,确保合规以及信息变更相关的管理。

  自动化在资产系统、在智能资产生态系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IDC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智能资产绝对数据容量的增加,各个行业企业都会被促使去寻求自动化解决方案来应对这种不断增加的负荷,希望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资产进行实时的优化。当然,从现在来看,智能资产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比如说智能电网配电技术已经演进了四五年,我们考虑到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应对这些智能资产所带来的挑战可能收益现在正是时候,对于当下一些建议是,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选择一些能够直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加快市场响应速度的业务需求,找项目并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想强调的是,服务管理是在基础架构管理中的核心。IDC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企业、企业级的组织会将它的运营和数据分别都交付到自动化和虚拟化当中,从而去创建这种内部的云计算环境。同时也在外部探索可以共享的云资源。与此同时,当组织对IT资产不断进行优化和自动化获得经验积累的同时,将来有可能对全企业的资产消化进行相关的经验推广。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