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IT领域从不缺乏概念。几年前才刚刚兴起的虚拟化技术,如今已经成为节约IT成本的灵丹妙药。而同样作为新兴概念的云计算,不论是专家还是媒体,都对其抱有极热烈的期待——以至有声音指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炒作。2009年云计算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其趋势是什么样的。或者换句话说,云计算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IT168云计算频道梳理总结了全球云计算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主要事件,认为2009年云计算领域主要有五大趋势:国际厂商积极扩张,国内互联网企业先吃螃蟹,中小企业“云产品”纷纷涌现,云计算安全可靠性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力量在推动云计算落地。
文章导读(点击这里直接查看全文):
1、国际厂商积极扩张,谋求更多资源铺开云计算
IBM广建云计算中心......
EMC思科联手.......
戴尔落实本地化战略.......
惠普按需求定制云产品......
2、互联网公司吃螃蟹,云中心先在企业院校落地
首届云计算中国论坛掀起国内热潮......
阿里巴巴云计算......
腾讯云计算......
国企踏入云计算.....
3、多元化应用才是出路,用户急需弄清头绪
中国移动研究院......
ERP也用云计算模式......
新浪开始学Google......
输入法云计算......
云服务导购......
4、杀毒安防与黑客攻击博弈,云计算自身也有隐患
云计算被用来杀毒......
5年内将成被攻击重点......
私有数据泄密......
大规模宕机事件......
黑客武器.......
5、政府成推动力量,云计算带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
(云计算走向成熟 2010我们期待“井喷”)
奥巴马用云计算救IT......
国内多领域开始试水云计算模式......
成都首建政府云计算中心......
种种迹象表明,云计算已经从2008年的“概念讨论”转而落地,成为主流IT厂商的宠儿。英特尔、雅虎、微软、EMC、谷歌、IBM、HP和DELL等厂商纷纷表示,自己已拥有云计算技术或服务。相比之下,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市场导入期,呈现出“有云无雨”的窘境,成功案例寥寥。我们先来看看国际厂商在2009年是如何部署自己的云计算战略的...>>
一、国际厂商积极扩张,谋求更多资源铺开云计算
在经历了2008年的概念争论与彷徨之后,云计算迎来了落地,有厂商称2009年是“云计算元年”——各大巨头纷纷加快云计算推进和部署的速度。首先是IBM成立了专门的云计算部,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形式,并积极在各地部署云计算中心,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内的IBM无锡云计算中心和山东在建的首个全球最完整的云中心。此外,苹果公司也于09年5月投资10亿美元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EMC公司则与思科联手合作,从统一计算、虚拟数据中心、渠道合作伙伴共享等方面试图快速铺开云计算业务;而被EMC收购的VMware也积极投身云计算的业务中,重量级的推出了Vsphere云计算操作系统,并在完成了Terremark收购之后,积极助力TradeBeam公司实施云计算战略。(以上所涉内容详见:从IBM和惠普动作 解析未来云计算方向、直扑云计算 苹果10亿美元投建数据中心、2009年度技术卓越奖VMware vSphere云操作系统、VMware助力TradeBeam实施云计算战略)
另一方面,戴尔和惠普这两大IT企业则有自己的独特战术。戴尔有策略性的与一些友商展开合作,先是与威盛合作推出面向云计算的“绿色服务器”,接着将自己面向“高效企业”的产品推广思路转向“为企业建设云计算中心”,并进一步落实本地化策略,于2009年底收购了国内云计算企业“讯鸟”公司。惠普则将云计算分散进各个研发团队和技术解决方案小组中,分别就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产品技术制定有针对性的云策略。在扩张方面,惠普09年中的时候收购了IBRIX,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其云存储业务。(以上所涉内容见:威盛牵手戴尔 首推"绿色"云计算服务器、不搞大而全 国内用户更看好Dell云模式、惠普收购IBRIX 进一步强化云存储业务)
可以看出,国外巨头在一方面用收购等方式弥补自身缺点,大举扩张的同时,还在以各种方式通过产品、数据中心部署、服务提供以及本土化等将云计算落地,以期用实际应用结果来激励更多用户投身到云计算中来。微软是最典型例子,在09年初推出Azure云计算开发社区吸引一批开发人员之后,于09年底正式上线Windows Azure云计算操作系统,在拥有众多技术人员开发出“云应用”的前提下,Windows Azure适时推出就是这样一种策略。那么国内对云计算的热情如何呢?
二、互联网公司吃螃蟹,云中心先在企业院校落地
2009年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云计算事件就是《2009首届云计算中国论坛》的召开。这届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有超过3000人参加了整个报告会和分会场讨论(点击查看)。说它影响力大,不光在于参加的3000多人中有工信部部长,3位院士,70多名企业高管和数十位教授,更在于其聚拢了一大批中国目前关心云计算和准备开展云计算研究和部署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在大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涌现出众多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企业和相关产品。
首先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落户深圳,主要针对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的应用运维和开发——其成熟的云模式已经可以在日交易额突破12亿元的阿里巴巴网站上看出效果。另一个巨头是国内IM即时通讯行业的领头羊腾讯,腾讯公司一方面在优化和提升其“文件中转站”的云存储服务的同时,又将著名的“QQ”搬到了云计算中,其web版QQ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向网页迁移的动作,而是腾讯瞄准云计算打响的重要一炮。可以看出,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基础架构,迅速在2010年初推出“淘宝在线电子商城”的大规模资源整合;还是腾讯在Web QQ之后,轻易的将在线字幕库整合进QQ影音——云计算的动态调用和灵活架构优势彰显无遗。
阿里巴巴和腾讯悄然“开启”云计算天地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首先吃螃蟹是因为其业务发展需求的话,那么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校部署云计算就是一种前瞻性的IT架构调整。从09年早先中化集团在IBM的协助下完成云计算环境迁移,到广东在红帽的帮助下首开政府云计算试点。与其说是一种适应新技术的“姿态”,不如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在此之后,国内科研机构,如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纷纷建设自己的云计算中心,以期在与超级计算机提供相同服务的同时,还能灵活的动态调整资源部署。此外,IBM早现在无锡建设的云计算中心也启动了“第二期”规划,希望将它构筑成三大平台为一体的“中国云谷”。(以上涉及内容请见: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在中化诞生、国内首个企业级“云计算”国庆前启用、中国“云谷”扩容 构筑三大云平台)
此外,由于国内互联网形态与国外的巨头比拼有所不同,因此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只局限于大公司和企业院校。我们注意到2009年有不少中小互联网公司凭借自己灵活的思路,推出云计算产品,打开一篇新天地。
三、多元化应用才是出路,用户急需弄清头绪
如果只谈云计算落地为云数据中心,那目光就太窄了。虽说这类企业云,是目前云计算在大规模部署时的主要方式,但笔者认为,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着眼于云计算的灵活性,并用提供公共云服务的方式迅速拓展和部署自己的云产品,而不是去一味的力求做大。
中国移动研究院很早就开始了对云计算的研究,并且也搭建了自身的云计算节点进行实验,发现效果很好。但是考虑到业务连续性和迁移带来的可靠性问题,移动研究院并没有直接上马“云中心”,而是在手机平台上推广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应用程序商店”。类似的,用友伟库网在运营自己原有SaaS企业服务的时候,和英特尔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云服务,并先期推出了一系列云服务(详见:解读“用友伟库云” 打造国内领先SaaS)。此外,例如恩信这样的公司,以云计算ERP产品打开中小企业管理系统向“高端”迈进的门户,使得ERP不再是一个高投入的管理系统(详见:云计算需要开源 更需观念转变)。
互联网方面,以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新浪,也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新浪Apps。虽说有人将之比做是“山寨”了Google的云应用开发,但从内容上看,Sina Apps支持PHP,因而适用范围更广一些(详情请见:新浪也秀云计算 纯国产云开发平台详解)。此外搜狗也推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输入法,用户不需要在本地安装,只需要点击一个网址就可以调用在搜狗服务器中的输入法和海量词库(详情请见:打字也疯狂 搜狗云输入法开先河)。而一些更加“山寨”的工作组甚至都也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例如一经推出就被业界褒贬不一的“雨林木风Linux系统”,凭借仿XP的界面,Linux的开源核心,大量Windows应用的Web版“云计算”快捷键,抢得一席先机(详情请见:仿XP三枪斗微软 雨林木风Linux拍案惊奇)。
面对这么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云产品和服务,用户普遍从跃跃欲试的尝鲜态度转而回到观望,甚至表示不看好。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此类“山寨”云计算是抄袭模仿,厂商炒作的同类产品;另一方面是认为有可能是厂商“挂羊头卖狗肉”,只是打了云计算的旗号而已。如此说来,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就需要更多的侧重产品解读和引导用户了解这些云计算产品究竟是不是炒作,有何用处。IT168云计算频道在2009年做了不少这方面的解读(部分):
云产品/服务导购:云计算导购之Google Docs谷歌文档 、 云存储导购:大米盘敲开网络存储新格局 、 云计算导购:IT人士需要什么样的云服务 、“云终端”系统 新模式实现新价值 、功率仅5W 同方云终端易用是王道 、图解Google云计算:教你建个云论坛
云产品/服务选择策略:云导购:中小企业现金管理 SaaS是首选 、云导购:七点建议 助您部署云存储
四、杀毒安防与黑客攻击博弈,云计算自身也有隐患
从2009年年初开始,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讨论就没有休止过。这种讨论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目前的病毒与防毒、黑客与安防人员在云时代的博弈;另一方面是有关云计算本身的安全隐患问题。
云计算进入杀毒厂商的视野早在09年初就开始了,包括著名的卡巴斯基、趋势科技、NOD32还有国内的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厂商都在云计算杀毒领域有所投入,也都在其产品中融入了这种技术。传统上来说,杀毒软件每天更新病毒库的做法很方便替换为云计算模式,因为杀毒软件端始终是要和服务器端同步更新病毒库的。现在的解决方案在个人级产品来说可能差别不大,它会将要鉴别的文件和本地病毒库比对,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于有嫌疑或无法识别的文件,就会与在线云病毒库进行比对杀毒。而相对改动较大的是企业级杀毒方案。云计算的到来,使得企业内部将有一个私有云病毒库,每天成千台客户端的病毒更新不需要连接厂商,而是从这台云病毒库中直接提取杀毒,并不保留本地毒库,这个私有云病毒库则时刻与厂商的云保持同步——从而通过在本地设立节点的方式,解决了云杀毒中间对网速和突发的需求(详见:安全厂商力挺云计算 以快制快强压病毒)。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在2009年中就认为,云计算将在5年内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详见:云计算在五年之内将成为黑客攻击重点 )。据分析,传统的盗版和网站攻击已成为过去式,黑客通过对手中“肉鸡”的统一管理,以及对现有公共云计算的“渗透”,将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从而拥有更有利的“攻击手段”。
另一方面是来自于金融、政府等领域对云计算安全性的质疑。首先是对于目前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划分界限。正如互联网中不存在100%安全的地方一样,一些金融机构认为自己的信息存在“私有云端”一旦被公有云渗透是灾难性的,更别说存在“第三方云服务端”了。此外,如果黑客利用盗来的信用卡支付云计算的租用费(短期内难以发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调用大量的运算资源进攻他们想要的地方。另一方面,一旦公有云遭到入侵,损失的将不只是公有云一方利益,而是所有租用者的利益,这是无法估算的。
例如2009年7月亚马逊第二次宕机事件造成的影响,就一度让云计算理念被人们抛弃(详见:亚马逊再次宕机 云计算稳定性遭质疑)。而紧接着10月份,微软服务器宕机造成Sidekick手机用户数据丢失,成千上万用户无法收发邮件、无法查看在线日程——从而酿成云计算史上最大灾难(详见:云计算史上最大灾难 微软服务器宕机造成)。不久之后,又传来安全人员的发现:Zeus僵尸网络正在亚马逊EC2云服务中运行着一个命令和控制中心,这是黑客侵入亚马逊之后,悄悄在其服务端安装非法程序,从而可以控制整个云环境中的用户。可以说,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所关注的,而2009年才是问题刚刚暴露的开始,安全专家预测2010年云计算将面临更多的威胁(详见:2010年IT安全形势:云计算面临更多威胁)。
五、政府成推动力量,云计算带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
在面临安全隐患、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数据信任等诸多问题时,云计算的进一步推动似乎陷入了僵局。2009年,我们惊喜的发现,各国政府正逐渐将对信息技术的注意力集中到云计算方面来。而这一转变,一方面促进了上述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经济形势和以“低碳绿色”为主题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1月份美国政府的“应对经济危机”方案中,就已经将“云计算”确立为IT界减少成本的救市良方。而到2009年10月,奥巴马政府的CIO表示,采用云计算模式将减少传统IT预算至原先的1/3,因此美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全面推动云计算,将许多轻量级的工作流程转到“云端”(详见:压缩成本 奥巴马启动美国云计算计划)。
相比起来,国内对云计算大潮的反应也相当迅速。2008年底,由中国电子学会挑头成立了“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汇集了包括院士、科研人员、企业家在内的云计算多方人士,并于2009年5月在IT168的协助下成功召开“首届云计算中国论坛”。而国内众多企业走上云计算之路,开发云计算相关产品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纷纷涌现。
大方向是云计算,我们看到国内政府开始有计划性的支持云计算的落地。在红帽公司的技术协助下,广东省南海市成功部署第一片面向“80多万家中小企业IT转型”的试点云平台。紧接着,中国电信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首开“信息银行”,正式推出了名为“e云”的云计算业务(详见:中电信抢滩云计算 上海开建信息银行)。北京市政府也于12月宣布投资北京工业大学,在IBM的协助下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详见:北工大与IBM合作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
这些由政府支持的云计算建设,或多或少的表明了政府在“云计算落地初期”所作出的努力。通过这些试点,云计算落地才会不光是停留在纸面,而是以实践的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红帽公司坦言,在与广东南海市政府的合作中,获得很多经验,并进一步促使其制定了“云计算提供商认证和合作伙伴计划”(详见:红帽推出云计算提供商认证和合作伙伴计划)。在云计算大潮前,商业化固然是每个企业所眼馋的市场,但是与政府合作来制定“云计算游戏规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策略。
2009年底,曙光公司与成都政府一同建立了国内首个商业云计算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速度已达到10万亿次每秒,并正在加紧完成后续工作,争取在3年内将成都云计算中心建设为每秒千万亿次的商业化超算中心。可以说,成都市政府是在云计算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机关。而曙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也在从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向服务提供商,开启云计算时代的战略转型(详见: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开机)。
云计算走向成熟 2010我们期待“井喷”
2009年是个“冬天”,我们坚强的面对经济危机,寻找着出路。如果说抛掉不良资产,整合企业业务是节约成本之道的话——淘汰老旧设备,整合IT资源也就是企业IT部门的当务之急;如果说资本注入,优化经济结构是刺激经济复苏的不二手段的话——用虚拟化技术重新配置IT业务架构也就是高效经济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宏观调控是美国政府需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经济手段的话——那么动态资源配置就是云计算最具魅力的特征。
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概念孕育和技术积累,2009年云计算的“落地尝试”打开了一副巨大的长卷。长卷一端,是技术领袖和高瞻远瞩的IT精英在呐喊:无数商机,无限资源整合,绿色高效;另一端,是同样的人们在喊着:安全隐患,数据私有,可靠性问题。笔者认为,随着云计算的落地部署,暴露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尖锐——如亚马逊、微软的宕机事件,云环境中的“僵尸网络”等。但随着这些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云计算也会更加成熟,最终迎来一个时代——我们期待2010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期待云计算能早日“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