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不学谷歌 浪潮建设公有云的四个新思维

      【IT168 评论】谈到云计算领域里的公有云,大家往往会先想到谷歌、亚马逊等,国内也有一些企业在向它们学习,构建类似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然而,谷歌的模式是唯一的方法吗?是否还存在另外一条甚至多条建设公有云的道路?

  日前,浪潮在其云计算战略发布会上[专题],提出了建设中国公有云的新思路:首次定义“行业云”,并认为行业云将是未来我国云计算的主要形态,区别于谷歌为代表的公众云模式。浪潮还详细分析了行业云数据中心对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在内的软硬件基础架构的需求挑战,提出了用大服务器和海量存储打造云计算硬件核心,构建新型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等具体对策。

  新思维1:行业云是公有云发展的新形式

  对云计算模式的划分,一般可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业界关于哪一种模式最有商业前景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非常激烈[参见:谁将胜出?私有云与公有云激辩十回合]。

  此次浪潮提出“行业云”概念,可谓帮公有云阵营增添了一个砝码,也引发业界对于云计算发展前景的新一轮思考。

  根据浪潮的定义,所谓“行业云”,是由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或者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织和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服务的云平台,因此,行业云也是一种公有云,但区别于谷歌、亚马逊那样的“公众云”。

新思维1:行业云是公有云发展的新形式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在解释“行业云”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类行业云的雏形已经在市场上出现,比如北京市计算中心正在搭建的“北京云”,主要是为北京地区的企业提供包括设计、模拟在内的高性能计算服务;IBM在无锡软件园搭建的软件测试云,帮助园区内软件企业快速搭起测试环境,加快软件开发速度。可见,这些模式既不是类似谷歌、亚马逊那样面向全世界人民开放的公众云,也不是某个企业内部的私有云,而是由某个行业或区域性组织建立的为有限用户或普通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

  浪潮此番还给出了行业云与公众云的具体区别。浪潮认为,按照数据获取路径和数据是否具有私密性,公有云可以继续细分为公众云和行业云,前者是数据来源和服务对象都是公开的公众,例如Google,而后者数据具有私密性,但是服务对象却是公开的,如环境卫星资源数据中心、政务系统、经济/人口统计数据服务等。从服务对象的数量来看,行业云也是介于公众云和私有云之间。企业私有云服务的规模为几千人、几万人,象Google这样的公众云服务几十亿人,而行业云服务对象的规模介于两者之间,可能是某省市关心该行业、该领域的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也可能是全国关心某行业、某领域的几千万甚至上亿人。

  谈到建设行业云的必要性,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告诉IT168记者,“当前行业信息化还是以内部服务为主,只是解决办公效率的问题,而对社会、对大众提供的信息服务几乎是空白,核心的有价值的数据大部分掌握在各个行业、各个垂直的部门中,把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及时提供服务是行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因此,行业云将逐步成为云计算的主要形态。”

  他指出,建设行业云的主导单位是各地政府机构或行业、区域性组织,如某省市的卫生局联合下属医疗机构合建“医疗云”,某省市交通局联合公交公司、运输公司等合建“交通云”,进而为公众提供数据服务。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