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案例访谈:私有云架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IT168 案例】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发展,云计算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云计算是不是浮云已经不再是人们争论的主要焦点,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再不是去炒作一个概念,争辩云计算定义的时候了,而更多开始关注云计算如何落地。

  我们都知道云计算按照服务性质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究竟哪一种云更容易落地?很多的业界专家都提出公有云在安全性、带宽以及标准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所以很多的人认为,私有云将是最先落地的云计算。

  今天我们特意请到私有云方面的两位专家,和我们一起聊聊私有云在建设、运营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他们分别是来自某商用房地产企业的方建国先生和微软数据中心及云计算解决方案专家吴斌先生。


▲左一 吴斌 左二 方建国

  主持人:今天我们主要的话题谈私有云,数据显示私有云在中国市场需求比公有云大很多,这也是各厂家必争的一席之地,许多的厂商和联盟也纷纷的推出了私有云的解决方案。两位专家认为到底怎么样一个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标准可以衡量?请两位分别介绍一下。

  方建国:实际上说起标准来,目前业界争论比较广泛的,不同的私有云解决厂商,可能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我可以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包括我做方案的一些经验,谈谈我们的一个标准。

  我们公司现在也在运行着一个虚拟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来说,很多可能把私有云的解决方案简单的认为是虚拟化,但是我们并不认为是这样的。我们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标准?在我们公司看来,我们把它分成几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就是虚拟化所具备的那些特征,比如说属于硬件层面,这个硬件层又包含有存储、网络、服务器,再上一层就是管理层,所谓管理包含了虚拟化的硬件资源管理,包含了建设在这个上面的一些系统级别的管理,再上一层就是属于服务层,服务层包含的是自助服务,说的是针对系统管理人员的,可能还要包含所谓的用户交付,服务于其他部门的资源,类似于计费这种方式服务的门户。

  具体到标准来说,可能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和硬件资源相关,实际上就是对于性能,尤其是对存储和IO的读写,可动态调整。

  第二个方面,我们认为是可扩展性,因为虚拟化或者私有云永远是随着业务的需要,去动态扩展的。在这个上面有没有扩展性,包括资源方面,包括服务器硬件方面,包括服务门户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可扩展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说的安全。虽然是私有云,可能是针对于一部分企业,针对一个企业去做一定的储存方面,但是仍然也会遇到安全问题。如何在私有云的实施方案中,更好处理安全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判断成功的标准。

  另外安全,还可以扩展出来,我们称为访问控制。因为私有云解决方案包含了很多需要访问的东西,比如说我和微软能不能相结合,像存储的访问,网络的访问,包括虚拟化这些主体的访问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套身份,怎么样控制好这些身份访问,形成一些报表等等这些。我把它归结为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方面。应该说是在安全级别的一个标准。

  第四个方面,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应该放在第一位,就是真正的公司内部的应用需求和一定组织范围内的应用需求和解决方案,服务商这两者之间的相结合,具体来说,你公司现有什么样的应用,这个应用对于各方面,对于性能的要求,对于安全的要求,对于交付的及时性等等,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属于应用需求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厂商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我们不要求说是最好的,因为业界的最好的厂商解决方案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根据我们的业务需求,应用需求,来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私有云的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在这方面也有一个要求,我们对于服务商的考察,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服务商可能在短期内就夭折了,可能对这个公司来说就是一大打击,所以服务商本身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做的好。

  还有一些要考虑到的方面。比如说,从成本方面也要考虑,成本上面投入过高也不太好,甚至还有一个方面,也算是成本,也算管理。有没有更好的管理手段,有没有更好的管理人才,也是一方面。大概就是在这些方面做这样一个标准解释。

  吴斌:刚才听到方建国说的,每个厂商都会提他自己认为的云,他的理解方式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每个厂商是通过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什么东西是他最擅长的,就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这个云,并且给你讲云是什么东西。

  对于客户来说,和他们这边也是一样,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要的是什么云?从这个角度,每个人所描述出来的云都不一样,我认为,第一,符合自己的才叫好的云,不能是一味的说大家都认为这个是云,大家都长成那个样子,这是不对的,历史演变到现在,每个企业都是根据自身的要求和自身的IT投资情况,或者IT认知情况,来决定我到底引用哪些IT技术,来建设我的机房,我的IT环境,一定会站在这个角度重新思考,我的云是什么。所以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但是云实际上有几个特征,还是可以衡量一下的。首先它是我们定义为IT就是服务,把整个IT环境重新构架成一种以服务的方式来构建的,跟传统的IT不一样,传统IT可以看到,所有的管理、监控、维护、采购,一系列的运维,包括人们的组织结构,都是以物理设备为单体的,为最基本的单位,我买一个服务器,买一个路由器,监控的时候监控路由器、机房、机柜、空调都是独立的。

  我们现在应该把它转变成连在一起的是对外提供服务方式,重新构建,会发生变化。所以IT就是服务实际上是云的根本的东西。

  第二,它可以建成更多的一些细化的指标,第一就是自动化,很多自动化的东西是必须要体现出来的,因为现在的IT技术和意识程度都已经到达这个阶段了,IT自动化这件事情,实际上在云里是一个核心体现。

  第二件事,自助式服务,每个人在享受IT提供给他的一些东西的时候,是用一种自助服务的方式来做的,我们现在的传统IT,都是什么?我要装一个word,是拿一张盘,我不会,你找一个IT人员给我装一下,你要用什么软件时候,我得想到我先买到它。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的软件,都是已经扩展到智能终端那个部分,而且使用方式也变了,我要想玩这个,想用这个软件的时候,我一点就下来了,该交钱就交了,怎么装,我不知道,反正我点了一下就在我的手机上出现了,或者在我的智能终端上出现了。所以说这种自助式的服务是明显的一种变化趋势。

  第三个方面就是灵活的扩展。一般就是这样的,我要,我给你钱,你就给我,我不管你怎么建,所以这种灵活扩展,按需求扩展,实际上是云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三种衡量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些人认为,可能现在这个阶段像您刚才所说的,从一个浮躁期向这个稳定期实施期开始过渡的一个过程,这个你可以回想一下,很像虚拟化的时候。06年到08年虚拟化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虚拟化大家认为是功能较多的,只要上虚拟化什么东西都解决了,当大家开始真正说投资建设虚拟化的时候,再问虚拟化到底能给我带来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已经不再问这个问题了,因为到底能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经过这种长期实践之后,用了之后,马上就会重新定位这个虚拟化到底能够带来什么?节省空间,省电,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大家没有任何的异议。

  云现在也是属于这样一个状态,每个人想的云都不一样,每个人理解的云都不一样,但是现在都开始反思了,说是不是过热了,是不是炒作,其实它不是,需要一个跟虚拟化一样的转型期,这种情况出现是因为很多人开始要真正的接纳云,然后去部署云的情况下的时候,必然会有这种思考期。后面你会发现,云有它自己的本质,当它真正被很多企业用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原来云是这么用的。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微博,微博之前创建的时候,就是大家上微博的时候,好像不是现在这种使用方式,人家宣传微博好的地方的时候,说我想表现一下我自己的心情或者怎么样,但是你看现在我们大家用微博的时候,跟原来宣传微博时候的用处是不一样的,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这个实际上在云和虚拟化的时候,也明显的看到这个特点,所以说每个技术,我们想说的是云实际上是不可逆的,这件事情已经明显看到这一点了。

  不可逆之后,这个云到底长成什么样,最后是怎么被落地用到的时候,可能不是像我们前期宣传的那样,而是真正实践之后,恢复它自己的本质,在大众用的过程中的时候,实现它自己的价值定位。

  两位专家分别介绍了对云计算的一些见解,私有云方案的一些标准。其中有几个共同点就是用户与厂商之间的完美结合,第二个就是有些标准化,自助化,自动化,还有一些扩展性上面的要求。

  主持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聊一下私有云在建设过程当中,到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避免,下面请方建国先生,为我们介绍一下贵公司的一个具体的应用情况。有哪些典型的应用?这些应有对IT系统有一些怎么样的要求?

  我们公司,目前是分为两部分的应用,因为我们是一个跨国企业,一部分是在新加坡集团,就是总部来提供的,另外一部分应用就是在中国区这边,在我们北京的一家数据中心。目前我们公司的一些典型的业务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工作流,第二就是内网的门户网站,在门户网站上一些通讯录,一些部门的门户等等这些。第三个是和我们公司的业务相关的一个应用,比如说像租赁管理,这个也是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核心的。还有就是像我们财务用的SAP软件,还有像文档中心,这些基本上是我们目前比较典型的,大众都在用的一些业务系统,实际上还有一些正在建设和已经接近尾期了,像一些供应商的管理,像一些关于购物中心的客流系统的应用,这些基本上是我们比较常用的。

  这些应用对我们数据中心,对我们技术架构部门的要求,首先谈到一点,我们的IT部门和技术架构部门,实际上是一个服务性质部门,因为我们是对我们公司内部服务,我们内部员工,或者内部部门的要求,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要帮他们解决的一个目标。

  这些典型的应用对于我们要求比较高,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所有的按需或者是及时服务,他们不会考虑那么多,当他们需要用到的时候,比如说尤其是硬件资源或者是一些系统资源时候,甚至想我今天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我就会给你提出来,就想你明天可以交付给我,实际上就是说,他们在对我们硬件资源或者系统资源要求的比较急,需要及时的提供。

  第二点,他们对安全要求比较高,这个安全不仅仅是说系统级别的安全,甚至包括像用户那个业务系统,可能有一些是对外服务的,有的针对企业其他部门服务的,他们可能要求用户的保密方面,系统方面,要求都非常高。所以在安全上面,他们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第三点,这和云的一个特点很类似,就是所谓的可扩展性,因为他们的要求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提出的,将来随着这个业务应用,随着公司或者企业规模,或者他们用户越来越多,可能他们对性能要求,对服务的等级要求,对服务的内容要求,可能更高。所以能不能按需,根据他们的需要,你来给我提供相应的资源,相应的门户或者相应的一些管理的东西。所以这些是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是几个比较典型的要求。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的按需服务,安全性以及扩展性,其实和当下流行的云计算的观点比较吻合?

  方建国:实际上刚才吴老师也提到,现有的私有云,包括私有云提供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今后发展的私有云这些厂商在技术上,他们本身的服务提供了一个趋势,真正切合了企业内部的需要,也许当这些企业的内部部门提出来这些需求的时候,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反而刚刚是我们私有云和云建设方面所要达到的一个标准和一个要求。

  主持人:这一整套系统在虚拟化的应用方面是如何的情况?

  方建国:实际上这些应用系统很典型的一点是BS架构的,前端是通过外包服务来展示给用户,后端就是有数据库,这是我们目前在应用上典型的BS架构。这些应用现在支撑着我们内部大概两千到三千人的使用。而且跟着这个应用特点,分析这个时间段,比如说早上几点到几点的时候用的比较多。可能到下半夜的时候可能哪些用的比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之前设计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时候,这些系列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考虑了虚拟化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是运行在虚拟化上面,而且我们的业务系统更多的是采用微软来提供的一些产品,包括提供的一些服务,像我们的中间件,像我们的后台数据库,所有的这些都是应用在我们的数据中心的虚拟化上面。通过我们公司的专业的网络,分散在全国大概三十多所城市,五十多个商业的购物中心的员工来访问。

  目前来看,我们通过虚拟化来给他们提供这些服务,还是比较不错的。

  主持人:刚才也听到你讲的那些,目前都是使用的虚拟化,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数据中心管理方面是如何做到的?

  方建国:在数据中心管理上,像前面提到的私有云的一个标准来说,实际上我们也是分层来做的。首先机房的环境,实际上我们也是托管的,我们也是对恒温恒室,包括水电等等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不多谈了。

  我们公司管理到的虚拟化方面也是分层的,所谓的存储、网络和虚拟化系统,包括主机也好,性能也好,它是属于一层,这一层是在管理上面像存储有存储管理的东西,网络有网络管理的,虚拟化的系统它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管理的东西,都是各自为政。

  管理层,我刚才说了,对于我们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

  另外就是所谓系统级别的管理。比如说虚拟化主机的系统,比如说在上面运营的虚拟机的系统,我们目前的虚拟机系统一般是采用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3,2008,我们在这个上面实际上又包含几个方面。比如说安全的管理,系统健康状态的管理,包括像虚拟机的交互,要交互给用户的,包括像一些安全方面的,虽然补丁管理也是算在安全下面了,像防病毒等等这些管理,这些管理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像补丁管理,系统健康状态的监控包括报警等等。

  我们在持续运用过程当中,如果发现磁盘空间、系统服务等等出现问题的时候,会通过一个自动报警来提示给我们。目前我们在这个管理方面也实现了一定的半自动化,所谓的半自动化也是采用的SCOM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探测到某个服务出现问题,我们就会设置运行一些脚本,然后让这个服务在短短的几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去恢复,目前用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也在我们对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承诺中或者级别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也提升了很多用户满意度。

  其余方面实际上也做了一些监控,比如说网络监控,也算是管理,但是这些是各自网络设计的厂商里做的。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备份的解决方案,有针对存在虚拟化上面的一些文件,还有整个的影像,包括网络这些,也做了一些备份的管理。在服务方面,我分三层,硬件层、管理层、服务层,服务层方面我们是目前比较欠缺,所谓的自助服务,所谓的收费方式等等,这些目前还是采用很原始的人工去做,还没有真正的把虚拟化的服务应用起来,在这方面有待于完善,可能等接下来也需要我们微软的专家提供一些建议。

  主持人:刚才方建国先生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他们公司目前一个IT环境,虚拟化以及数据中心的管理状况。微软方面吴斌先生,能不能针对这套系统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之类的?

  吴斌:我刚才听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地方也许可以改善一下或者是提升一下。举一个例子,我们刚才描述的过程中,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另一点,我们现在虚拟化用的非常好,我们基于这个虚拟化之上,我们对所有的机房设备、网络设备、安全都进行了很严格的控制,也有很多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你也提了一些自动化的解决应对方式,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个特征,比如说监控,还是传统的IT的方式监控,还是单体监控,所以在我脑子里,刚才讲完以后,我会描述出传统IT的机房监控室,有很多的屏幕之后,有各种监控软件都放在那里。

  我一般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坏了,这个端口会报警,专门的监控软件都会报警,请问到底会影响到哪个业务系统呢?因为这个东西代表着什么含义?这个判断,这个报警出来之后到底谁来判断,必须有资深的管理人员,他的脑袋里面,因为经过长期积累之后会判断出来,我这个端口是哪一台服务器插上,跟哪一个业务系统,再跑到那台服务器上。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点,我在描述这个方案的时候,这个有经验的经理,维护的人员他说,这个端口跑是哪一个服务器,哪个服务器有什么问题,既然有这个想法,实际上我们可以作为自动化的验证,它是一个逻辑关系,既然我们停在大脑里面,实际上可以留在IT系统内的,未来的时候,在监控的时候,发现那个网口一断的时候,就知道它影响哪一个服务器和业务系统。

  在私有云里面,微软一般推荐的是应用服务为核心,把所有的监控串起来,而且串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一件事情,不是一个专有的厂商的监控软件可以干的事,通过买一个产品监控软件把这个全干了,微软的SCOM有这个特征,但是有些厂商,有些客户要求的更严格,我们可能就有一种现象,容易的我们可以用SCOM来做,基于服务方式,把整个的相关的全部连在一起,包括空调和整个的供电全部可以看到。但是你也可以把所有的监控软件和管理软件扩展开发,形成你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的那个专业的监控体系。平时可能就是缩成一个图表,打一个对勾,绿对勾,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时候,一显示下面一排,你很快的可以找到这个问题。

  微软想说的是,私有云里面的核心是基于服务,其中一点是我要基于应用的视角,去监控这个应用是不是能够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凡是能够影响它的我全监控,所以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一点不仅是让我们方便,而且最重要一点,它把以前所有的IT人员的管理经验都能留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每个人都总结经验,这个经验人他走了离职了,就丢了,我们可以通过私有云的概念,可以把他的经验固化到系统里面,他走了以后,新的员工来了以后,他照样可以看懂这张图,照样能够解决,而且旁边可能报警的时候,会不断的积累知识库,再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东西知识库后面对应的是自动应对方式,出现了问题,服务,出现停机了,我马上一条指令出来之后,自动的脚本一运行,那边的服务就重启,尝试启动四五遍之后发现是有问题的,我赶紧报警,这个规则是有的,我刚才描述的这个规则大家很容易理解,但是这个规则并没有实现到IT系统内。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流程自动化,以及基于服务的监控方式,可以组合,未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的管理经验都会固化到IT系统里面,这样我们IT人员会腾出很多时间做别的事情,所以它的维护成本就会下降。

  还有一件事情,举一个例子,因为我对我们商业这部分不太了解,你在商场里面一些员工,比如说查库存的时候,你这个鞋有没有?一般都跑到POSS机上,一查,我看库房里面可能没有,也许未来得时候,可能每个想要关注的东西,因为营业员角色不一样,可能关注的不一样,可能自己也有手机,那里面有自己的应用,有人喜欢查库存,就可能从你提供的各种应有服务里面,把查库存的这个东西下载在手机上,有人问的时候,可能从手机上一点这个应用,现在还有一双,你等我。

  我们现在这种个性化应用程序开发时候,我有一个门户网站,那个里面都是一块一块的自己来调,这是个性化门户,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智能终端已经流行之后,这种方式已经是一个特征,而且是在终端。你可以看到,我就是这样,看邮件,回邮件,看信息,跟人沟通,全部是在手机上,而不是在PC机上,这也是一个趋势。有可能未来你提供给每个商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你未来实际上我们可能提供的云是什么?有一个门户或者有一个SCOM,这个SCOM是我能够提供给所有商场里面的不同角色的人,不同的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就跟智能端上的SCM是一样的,你可以查,你查完以后,你想要哪一个,你就把它部署成你自己的智能终端上就可以了,这种个性化要比我们刚才说的移动门户网站上要更新鲜一些,而且更人性化,这个是我想强调的一点。现在的IT变成了一种消费时尚。

  我们原来的IT是高科技,躲在后面的,你要装个WORD,你要装个PC机,对不起,你不敢碰,普通的员工不敢,我来给你维护。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消费IT,你这个技术不错,我拿来用,智能终端不错,上面有些软件我觉得不错,我就下载下来就用了,这种行为现在也是趋势,所以这种消费IT是一种明显的方式,我在体验我的IT,给我带来的方便。而原来的方式是说,我IT人员是作为一个管理,在后面支持你,有一个明显变化。

  消费IT,用户不断的体验IT带给他的方便,他会夸IT,现在流行有些地方说IT是时尚,有些设备是这样,原来是说出了问题才找IT,说你IT怎么给我搞的?所以说IT作为一个SPOT在后面支撑的时候,就会落得这么一个结果,因为根本不知道,因为他认为IT太高深了,不敢碰,遇到问题一定会想到IT人员。如果变成跟我们一样,IT跟你是平的,你在享受我给你带来方便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了,但是带来方便怎么带来,就是属于自助式服务的方式。这种自助式服务方式怎么体现,其实描述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脑海里面就会想到一些,哪些应用程序可以变成这种形式给他来用,就很方便。

  还有云是什么?我们现在虚拟化的已经在这里了,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设想一下。是不是会给每个厂商里有一朵云,一个独立的云的环境,因为每个厂商有可能行为不一样,它对于IT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也许有些厂商做促销,一些厂商不做促销,所以说它的服务器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这朵云自动的扩展,这朵云可能会缩,就是云的环境。所以说它是一个平衡体,在不断的变化,这可能也是未来我们在虚拟化之上再进行完善这一部分的时候所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体现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虚拟化是停留在是说把物理服务器变成虚机,但是实际上还是服务器,所以你管理它的时候,还是管服务器的方式管,所以虚拟化数据中心,我们微软定义实际上还是传统IT,因为你只不过是把它的物理服务器变成虚拟机了而已。真正的变成什么样子,现在我们微软推荐的叫做“应用集中控制”。什么意思?你未来的虚拟化之后的应用系统是由一组虚机构成,而且一组虚机有一定的规则。

  比如说你刚才说的,BS结构,数据库在后面,中间件也在后面,压力大的时候,中间件也有可能扩展,在前期最容易扩展的就是虚机,它由于压力大,它会自动变,小的时候自动缩回去,你要部署未来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做出一堆虚机模板,然后布置上去,但是那些规则没有地方用。

  所以未来应用服务是一组模板加规则形成的。微软现在在System Center2012里头,它也提供一个概念,就是服务模板,它会形成一种虚机模板和一组规则在里头。你到底是遇到压力到什么时候我扩展,然后虚机到底扩展到最大是多少,你压力变小缩小到多少?然后再最大,到达极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预警?你可以设这个规则,然后当它到达最大极限的时候可以预警的情况下,你可以和我们微软的自动流程那个配合,它会去监控到这个预警,触发你后面的自动应对,也许你后面的规则上定义说,我还可以强行再加一个虚机,因为它压力很大,你可以制定规则,这些规则会变成自动流程,固化了你的流程引擎里面的东西,它一碰这些信息的时候,就会做这件事。

  所以你会看到自动化流程引擎这件事情也很重要,它把你刚才的一些想法梳理了一下,梳理完了之后变成一种所谓的应对规则,这些应对规则大部分是可以自动化,就会变成一种自动流程固化在你系统里面,没有云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这种建议的时候,实际上很少有人把这种规则和规范进行有条理的梳理。这种有条理的梳理在什么时候才能发生?在你以后对IT提供服务承诺的时候,我承诺你用户你的应用程序,二十四小时之内不宕机,我还喊出各种指标,我数据不丢失,我可以喊各种指标,当你想喊出这种指标的时候,你就该考虑,我敢不敢喊这个指标,我为什么要喊这个指标,不去喊别的指标,当你喊这个指标的时候,实际上你会发现,你是在定义自己对外的承诺规则。这种承诺实际上后面是对应着一堆规则的,我敢这么承诺因为我有一套解决规则应对这个承诺,当你开始梳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有条理的梳理这条规则,而且你会发现这些规则里面有一大部分都是可以自动化的,然后就会固化到系统里面,形成自动流程。

  所以对外提供自助服务时候是一种手段,帮助大家装,我去承诺这件事情的时候梳理这个体系。现在传统IT没有这个梳理方式,而且用户也不知道你能给我提供什么,就像你刚才讲的我要服务器你给我,我原来可以告诉你,我们是可以这么做,我可以提供给你服务器,你提供服务器的时候,我有三种类型,第一你给我,第二天我就给你,第二种是说我给你,经过我的判断之后,一个礼拜之内准能给你,因为规模不一样,他就会挑,我挑这种类型,所以最后变成什么了?变成一种合同。可以设定双方的期望值,IT人员说我能做这个,所以我承诺了,我给你看了,那边用户说你能提供这个服务,这个服务,这个服务,这个是我想要的。所以期望值也会固定下来,他不会对你期望太高,因为他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他选了,所以他对这个期望值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这个自助式服务的承诺方式,实际上会改变我们传统IT和IT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因为你提供SLA,你又形成各种规范,这种规范又会固化掉,又形成自动化,我想表达一个意思,它会帮助你把你的IT整个的提升一个档次。

  方建国:服务水平等。

  吴斌:对,整个的全部优化一遍,原来这种东西是没有一个契机让你优化的,所以我觉得微软私有云可以帮大家做这件事情,微软好处是在于哪里?微软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厂商,不是专有厂商,所以它提供的产品,包括System Center2012里头的东西都是平台,可扩展的一个平台,因为它只提供框架,提供大家通用的,经过实践调查,大家都要那种规则的时候,它会规划那个产品,然后提供很多的开发接口和标准的开发参考手册,以便于你在基于微软这个平台之上,很好的定义的框架上,形成你自己的那一套规则,因为云不一样,所以你的云跟银行的或者其他的云是不一样的,你提出的那套梳理的规则也不一样。最一样是流程引擎和如何制作这个流程,这个一样。我微软System Center帮你做出这件事情,然后你梳理你的规则,然后用我们的工具和手段去制作出你的自动流程,固化到我的平台上。

  监控也是这样的,我提供各种监控手段和信息,你可以监控,但是你要监控什么时候你自己定,定完了以后固化起来,这种实际上是我们System Center2012比较擅长的,而且是微软的特色。

  最重要的一点是System Center2012是一个划时代的,比较重要的准备阶段,实际上是微软对于云计算这件事情在企业中,进行大规模实施和推荐过程当中,专门为实现私有云,对System Center2012实行了扩容和改造,所以这套体系和windows 8未来发布的,你会发现它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私有云构建体系,而且很方便,我们刚才描述的那些东西都提供了手段,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梳理完了以后,让他去用我们的简单工具落地到引擎上,形成他自己的自动流程。这个是System Center2012我强力推荐大家关注一下这方面。

  主持人:刚才吴斌先生也针对该公司IT环境介绍一些点,也提到了System Center2012,相信对于方建国先生也有一些启发,可能短时间内做不到,但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明确了。

  方建国:我接着说一下,刚才听了吴老师的一些建议之后,对我们来说比较明确的有三点,非常有帮助的。第一点刚才提到的以应用服务为基础。实际上监控不能在监控上面,在管理上面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应用,无论是作为一个管理的整体也好,还是作为一个个体也好,我们经常说“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当把这个应用相关的,比如说它用了端口,用了网络带宽,用到一些安全的规则,甚至用到了系统资源,包括像前端的IIS服务器,web服务器,或者是后端的数据库服务器,把这一些作为一个整体,做一个监控,作为一个性能方面去管理,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对我们来说启发是很大的,我们也是希望有这样一个解决方案,有这样一个平台帮我们解决问题。

  第二点,也是刚才你提到微软是一个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实际上这也和我们的现状,就是无论是存储、网络等等这些系统来说,都是单个去监控,我们希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监控,因为各自的厂商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怎么样有一个统一平台统一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做到这些监控,所以牵扯到一个提供方案,解决方案,或者这个平台的所谓的开放性。我能不能用户自己去定义,或者用户根据厂商的需要,根据我们使用存储、网络这些等等,根据这些厂商做一些定制性的开发,集中管理我们所要做的一些监控服务。这是第二点,所谓的兼容性,兼容并蓄,多家都能解决。现在我所知道的像SCOM加SCVMM都是一种管理方式。

  第三种,刚才说到的SL的服务级别,实际上很多的厂商可能和我们有类似的一些经验,我们这个已经在改善了,你刚才也提到,我会提供一个什么样服务标准或者服务级别,有些硬件或者是一些资源,今天给你提供了,有些可能需要给你交流,根据用户的需要,因为很多的用户可能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太了解,我可以通过跟你IT人员交流,实际上应该是IT管理人员主动的出击,我做这个虚拟化的解决方案或者是私有云解决方案也好,我在定这个服务级别时候,或者我对外提供服务水平时候我怎么做?我可以主动的找你这个应用部门,业务部门,去讨论,你的哪些应用可能是需要什么样的一个服务的内容或者服务期望的一个目标,我都会提前设置好,将来你申请的时候,有些通过自助服务,自己就可以做了,那有些可以通过根据我们自己的一个服务级别,服务标准,服务内容去做。

  这三方面对于我们启发是很大的,我们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有些已经在改善了,非常感谢。

  主持人:刚才针对贵公司一些具体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我们下面还有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毕竟私有云还是看的多,用得少,贵公司作为国内也是比较早的用户,在最初采购的时候考虑到哪些方面?

  方建国:归纳为几点。因为现在的云计算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起码应该说是这两大块,我们在考虑的时候,有一些基础服务,比如说我之前也提到了,我们上了一些技术聊天服务,员工的通讯,即时通讯服务,包括邮件服务,虽然也有很多家厂商来提供这种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实际上我们当时考虑的,刚开始也是自己来做的,后来我们考虑到我是不是可以放在公有云或者是找一些提供这种服务的厂商,现在我们公司所采用的即时通讯还有邮件服务,采用的是微软的office3.5,是在一个公有云的基础上,微软的云服务来实现的。

  另外一个方面,实际上就是相当于私有云的虚拟化方面,我们这方面考虑的更多一些。从哪些方面去考虑,比如说业务的应用,我觉得不管你做什么,云是放在第一位,我到底需要什么,我到底要让你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和愿景,这个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厂商的选择,我这些你能不能满足我的应用需要,你的后续的服务能力,后续的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优化方面等等。这些是我们考虑的。

  第三个方面,还是成本,成本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它永远是最重要的,因为公司企业最终还是以拿钱说话,拿成本说话,我们是从管理成本,从购置成本方面,尽管是这两方面,像管理成本我要说一下,购置成本很容易理解的,管理成本虽然我们也考量了一些,像系统的解决方案复杂性,是不是很复杂,因为有些可能提供出来,我要更大的更多的人,去管理这个系统。要很专业的人去用这个系统,这样对于我来说在人力成本方面,在管理成本上面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所以我们在考量的时候就会考量,平台的应用,平台具有很普遍性的时候用的客户比较多,这样我们用起来方便,有问题的时候,跟其他的厂商交流,或者跟其他使用这个平台的公司人员交流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多的语言。

  再一个就是不复杂,这样我就是很简单的,在成本上面也可以减少。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对于架构设计,这个架构体验怎么样,像架构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我这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不管是虚拟化也好,或者是私有云也好,这套解决方案的影响是很大的,用户IT公司的对象们他们满意度怎么样?跟这个架构设计是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我既有提供虚拟化的存储服务,我还有管理服务,还有自助服务,服务层级的服务,比如说自助服务,比如说自动化管理,比如说可扩展性,而且还有一套兼容性的管理平台,这些我归纳为架构设计,也可以分开来,还有刚才提到的一个很大的亮点,不管你是资源池管理也好,还是监控也好,我是以应用为主,而且我兼容,这些都是我们所考虑的重点。

  主持人:刚才方老师提到一些在采购之前考虑的一些问题,包括成本,以及平台、厂商之间的选择了。我想问一下,在实施过程当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详细描述一下解决办法之类的?

  方建国:实际上从整个的私有云或者是虚拟化建设过程,我分为几大块,一个就是所谓的需求调研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测试阶段,实际上测试阶段是说类似于我们的验证阶段,到底我这个方案适合不适合我,实际上测试阶段也包括厂商的选择,第三个阶段就是真正的在生产环境中部署,然后就是后续的运营、管理等等这些,实际上除了需求调研阶段,我觉得我把后面的几个阶段都称为在实施过程当中的阶段,我会在这几个方面谈一下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

  所谓的测试阶段。这个测试阶段,第一个是我把这些业务上的需求和厂商给我们的建议,怎么样结合起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实际上对双方都是一个考验。第一我的需求是不是相对合理。第二厂商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这些需要。实际上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考察双方对于整个的解决方案或者需求的一个认识。

  第二个关键的地方,所谓的连续性。这是在部署过程当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实施的时候,我有当初解决方案的撰写,理论过程到真正的落地过程当中,可能中间会有中断,当然在其他企业也许并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会中断,比如说我需要的硬件,我的服务器,我的存储,X86的服务器,PC服务器,我存储和网络中间可能有一段或者有一个采购没有到位,就会影响我实施,所以怎么样把这些厂商结合在一起,在时间顺序上做好,这个是部署过程当中一个很关键的一个地方。

  再一个点,也是部署过程,实际上也是刚才提到的,如果没有合理的根据架构设计部署,将来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可能会影响服务的水平。这是一个方面。再实施过程当中还有一个方面,双方针对现有的实施过程当中一些关键点的技术的培训,我们的一个常规做法,在部署过程当中,就会有相应的培训,这些培训包括理论、架构设计方面,包括这一套系统,一套解决方案,各个组建,包括存储、网络怎么协调工作,这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然后,在实施过程当中,我认为也是很关键的,就是是不是有考虑到今后的管理,今后的服务,日常的运维,因为这一点很多时候是在部署过程当中,就应该把之后要做的事情,比如说管理方面,运维方面,就要提前拿到部署的过程中去做到的,比如说一些工具,一些方法等等,你会在一些理念过程当中做到的。

  这是我认为的一些关键部分。在实施过程当中,确实也遇到过问题,第一个明显的问题也是我认为一个很关键点,我们硬件资源可能延迟了我们整个的一个规划,再一个就是在实施过程当中,这不属于一个硬伤是一个软伤,就是我们对于性能、资源池的划分,不是太合理,包括存储的空间不是太合理,这是后来知道的,这是属于事后诸葛亮了,造成我们在资源分配的时候,给用户造成一些困惑,降低了我们的用户满意度,这是两个挑战。

  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只有跟厂商协调,我必须想表达是第二个问题,资源的分配,资源池、性能资源分配问题,部署过程当中我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没有预料到,我们当初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实际上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后期的为其他部门服务过程当中发现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后来我们真的是更新扩展硬件资源,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在架构设计中把这些足够考虑到,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主持人:刚才方老师介绍了一些他们在私有云部署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给广大即将部署私有云的用户提醒了一些。贵公司这一套系统其实上线时间也比较长了,我想问一下,在应用方面,有没有看到一些切实的效益出来?对公司的管理成本,以及对个人用户IT部门维护便捷性方面有没有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方建国:我从两个层次来说,第一个层次,刚才反复的强调IT部门是服务部门,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个层次是私有云或者是虚拟化的解决方案生成以后,这个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之后,一个是用户的满意度,就是我们所服务的那些对象的满意度,他们的用户体验,这是一个层次。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针对IT人员的,针对用户来说,尤其是业务部门,他要是想上一套业务系统的时候,或者要一些硬件资源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太多的成本问题什么的,因为这些购置的成本是由我们来考虑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我什么时候要,你什么时候给我,最关心是什么时候能给我这个资源。而且在应用过程当中,我如果需要添加一些东西,或者我的规模扩大了,我的需求扩大了,你能不能及时的满足我的应用需求,对于用户来说是这两方面,在我们虚拟化实现以后,我们这两方面对于用户满意度来说是非常好的,至少是在节节升高。

  因为实现了虚拟化、私有云之后,我们通过一个管理的工具,在用户申请递来之后,我们基本上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随着他们业务系统的扩容或者什么,需要性能资源增加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支持和满足这些,实际上还有一个层次,我们对这些服务监控,比如说他们什么时候服务宕机了,用户想第一时间知道,或者第一时间去解决,因为有些非IT人员所能解决的,我们做了监控之后,有一套解决方案,在这方面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时候比如说网站页面暂时不能访问,第一时间可以做到通知他,而且会自动的启动,所以用户满意度提高很大。

  第二个层次,就是我们说的IT部门来看,又分几个方面,第一是成本方面,有一个购置成本、管理成本、人力成本,这三方面目前从我们实现虚拟化将近有五年多一点的时间,不管是服务器桌面,或者是应用交付这方面,目前来看,成本是降低的,而且管理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现在我们所有虚拟化这些只有一个人在管,而且还是外包的。一个人管理这么多,这几个成本方面降低了很多。

  第二方面,我们体会是很深的,就是IT价值到底在哪里,因为作为一个服务部门,IT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认为我们公司的IT人员,实际上在我们能不能够给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更满意的服务,其实我们的IT价值是在这里,在这个方面我们通过实施虚拟化解决方案,我们在用户满意度上面提高了,他们满意了,实际上就是我们价值得到体现了,我觉得这些方面是非常好的。

  第三个方面,IT层次上,我们IT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不像以前传统的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天天忙的焦头烂额,天天要加班,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生活,没有时间去自我素质提升,这方面我们实施虚拟化之后,包括类似这些解决方案之后,我们IT人员可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能更好的在个人素质方面提升,其实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希望员工能够在这方面,在生活,在工作方面能够平衡,在个人价值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些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影响。

  主持人:从刚才方老师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私有云、虚拟化确实给公司带来很大效益,无论是成本,还是对用户满意度提升,都是有一个很大的上升。我们知道2012年微软全线的私有云产品即将全面升级,刚才已经提到了System Center2012,我想问一下,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相应的动作?

  吴斌:主体上来说,在今年会有两个重头的东西要发布,一个是windows 8,现在叫这个名字,正式的名字发布之后才能知道,还有一个就是System Center2012,从windows8里面的很多功能体征,有一大部分是在跟虚拟化,跟私有云相关的。还有一部分就是System Center2012,刚才说的,主要是想把SLA的方式去构建自己的IT,自助式、自动化,还有基于应用服务,还有刚才说的服务模板,以应用为中心的组合方式,这几个概念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个比较重大的一些改变,并且丰富了很多的功能,形成了这个能力,而且未来的时候也会判断,可能像我们一样,可能会有一个私有云、公有云和虚拟化三种IT环境之间的一个过渡,有的时候可能有程序需要在三层之间就要进行一种不宕机的平缓过渡,在windows8上面会有这方面的一些体现。保证虚拟机在不宕机的情况下,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进行平缓的过渡。这方面我们微软都做了很多的一些工作。

  总体来说,总结一下,System Center2012和windows8,是微软在帮助企业构建私有云的一个最重要的两个产品体系,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

  主持人:方老师,对微软这边的动作有什么期待?

  方建国:针对刚才吴老师提到的这两个,实际上从个人角度,因为我已经体验了一些,  像System Center,SCOM加SCVMM2012,这些已经在去管理一些基于微软Hyper-V虚拟化,实际上这都是微软的产品,所以我们想当然是应该能管到HEBV(音)。而且非常好,实际上我最期待的或者最看中是另外一面,就是对于其他的虚拟化厂商,或者是私有云厂商的这些解决方案的管理支持。

  我在测试SCOM加SCVMM组合去管理服务器虚拟化的时候,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厂商,也是目前市场份额非常大的一个厂商的解决方案,这个平台做的非常好,这是我在之前也是提到的一个期望,就是说管理的应用性还有一个兼容性,还有自动化,现在SCOM加上SCVMM自动化方面做的也是非常好,这三方面是很期待的,而且已经体验到它的好处了。

  吴斌:刚才方建国这边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异构系统这边,实际上微软也是在这个里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微软也知道,所有的客户不管是什么原因,它里头一定是异构性的,而且不可能只是有微软一家在里面,所以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虚拟化的解决方案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真正的云,我们微软想强调是在上层的自动化和服务这一系列的体系中,而下面的虚拟化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实现,所以微软在System Center2012实际上也是在强调这一点,你下面的虚拟化技术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异构的,包括你监控软件也可以是异构的,因为每个厂商监控自己的东西是最准的,最专的,也是最详细的,把这些信息都收上来之后进行综合判断,进行自动化的处理,这部分实际上是微软设计的模型。尤其是在System Center2012就体现出来了,它可以收集各种监控信息,各个厂商的监控信息,管理各个厂商的虚拟化软件,把他们都综合下来以后,进行综合调度,形成自动化,形成我们所描述的SOA的这种承诺,这是微软在2012年做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