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万网范春莹:领先IDC创新 做中国亚马逊

  【IT168 专稿】中国万网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最早提供域名解析以及虚拟主机服务,涵盖域名、主机、邮箱和网件四项传统IDC核心服务。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应用模式给传统IT带来了革命性改变,IDC也成为较早感知到这种变化趋势的领域。中国万网则是较早向云转型的IDC服务商之一。

  大型IDC,云计算的根基

  “万网从09年开始做云计算相关的研发,并且在2010年5月9号正式推出了我们第一款的云主机,此后大约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从传统的基础服务托管到云计算的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历程。”中国万网副总裁,万网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范春莹告诉IT168记者。


中国万网访谈速记全文

  如今的万网已经全面用云计算相关业务取代了传统的IDC服务。据了解,万网网站首页上传统的IDC服务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约12款云主机服务菜单,用户可以在万网网站首页灵活选择。此外万网还提供了跟云主机相配套的负载均衡、CDN等服务。

  实际上,云计算与IDC就像一对纠缠不清的双螺旋,互为推动、相互促进。一方面,没有大型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就没有根基;另一方面,IDC本身在云计算理念影响下,也在重构自身。范春莹认为,推动万网转型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分为外部和内部。外部驱动力来自于市场和客户需求推动,内部原因则是万网提升管理运营效率、提升竞争力的自我需求。

  “对客户来说,会遇到传统的IDC托管很多痛苦。比如说单点故障,比如说升级扩展非常困难,同时性价比也较低,喝杯牛奶也得买头牛,往往会导致企业支付额外的成本,企业其实是希望IDC推出更加定制化、更加灵活的云端服务的。所以这外部的推动力。”范春莹向IT168编辑详细解释。

  与此同时,随着万网自身若干年的积累与沉淀,数据中心也运营着过万台服务器。这些数量庞大的服务器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成为万网重要资产的同时,也是万网的管理负担和成本来源。“我们一直倡导的绿色IDC理念,在传统IDC运营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现在我们后台上万台物理机,如果没有做过任何虚拟化和云计算的优化,整体资源利用率不超过30%,70%以上的资源都是空闲闲置的,无法为客户提供服务,但却要消耗电力、人力及维护资源。”范春莹谈到。

  此外,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对IT系统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如今很多企业都希望提升应用部署速度,缩短业务上线周期。同样也推动IDC寻找另外一种更加高效、稳定、灵活、可靠同时高性价比的模式来支撑互联网应用托管。

  “我们相信云的趋势一旦形成,IDC企业是没有办法回避的,我们只能顺应这个潮流,在第一时间做出变革。所以今天万网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的亚马逊。”范春莹谈到。

${PageNumber}

  解决云时代系统运维难题

  实际上,云计算代表企业购买和访问IT模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对各种流派的IDC服务商来说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改变竞争规则的关键因素。然而如何构建云,以及实现云之后的IT管理维护,则成为摆在IDC服务商面前的一道现实的难题。

  企业从传统架构转化到云需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步是虚拟化,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企业都或多或少在自身IT系统中应用虚拟化,然而从虚拟化跨越到云,范春莹认为还需要经历2个关键步骤。

  其一是后台分布式存储的构建。“虚拟化也会遇到一些瓶颈,无论是硬件虚拟化,分区虚拟化,OS虚拟化还是半虚拟化,本身只能解决计算资源虚拟化的层面,此外还包括一些内存虚拟化的能力。但是规模很难扩展到很大,再想扩张的时候,会受限于集中存储设备的IO输出能力,以及网络输出能力。”范春莹谈到:“所以云计算方面,大家达成的共识就是用分布式存储来代替传统的集中存储和本机存储,要真正做到云计算,首先要搞定分布式存储,这是一个硬性的门槛。”

  其二,范春莹则认为,整体系统环境的管理、资源灵活分配与运营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对后台整体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和分配,同时对所有资源使用状况实现智能监控,同时还需要进行灵活的分配与调整。”

  据了解,万网以前的管理和监控是非常零散的,分散在各个系统里,包括虚拟主机监控、物理资源监控、有控制面板、控制中心、生产中心、第三只眼,还有来自外面的黑盒监控,以及自己开发的内部系统的白盒监控。这些孤立的管理系统,使得万网的运维人员在不同系统中频繁切换,无法实现统一化管理,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难题。

  如今,万网则应用了一套统一的管理系统,对系统的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实现了统一的管理与调配,同时支持复杂异构的虚拟化环境。可以用开源的Xenserver来做公有云,也支持微软Hyper-V虚拟化环境,同时还能实现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结合,实现混合云的模式。

  “我们在去年与微软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得到了微软很多帮助,微软工程师特意从美国飞过来,帮我们部署DDC和System Center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对我们输出私有云方案给企业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的。同时我们在公有云领域希望把规模做得更大,所以我们会选择很多更兼容性的开源虚拟化的软件,以及分布式存储,这样可以把规模做起来,把性价比体现出来,整个的资源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范春莹告诉IT168编辑。

  “从前我们的工程师更像一个消防员,是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一旦系统中出现故障,比如一块硬盘坏了,即使在节假日、在夜里,都必须第一时间冲到机房去修这块硬盘。不然就是一场灾难。现在工程师不用再频繁切换系统,在一套监控管理软件里面就可以实现对整个云计算资源,包括物理机和虚拟机,包括存储和网络,统一管理与监控。也能知道这些资源现在是否是健康,是否发生了需要人为干预的事情。”

${PageNumber}

  推动云生态圈发展

  实际上,云计算这片市场对所有的厂商都极具诱惑力,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IDC服务商也在云计算大潮下投资建设云计算地产、构建高级别数据中心,当运营商投入巨大的金额构建了高级别的数据中心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客户在哪里?

  “如果仅仅是云计算的部署和实施的问题,那么很多IDC运营商都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资源。但是这个远远不够,IDC运营商的核心价值在于真正让云计算资源为企业服务,对企业输出云计算的价值,这样才能使整个生态圈转起来,不然就是单纯的投资拉动,投资投下去了,但是需求不知道在哪里。”

  如今,万网已经大约对外销售和运营了将近两万台云主机,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较大规模的云服务商。而万网又是如何解决客户层的问题呢?范春莹谈到,万网之前做了十五六年的基础托管,积累了大约五六十万客户,这些原有客户的转换、上云率是非常高的。

  “因为万网在客户选择解决方案方面是有比较大的话语权,我们一直都遵循了顾问式营销的模式,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一套性价比更高、稳定性更强的云方案。”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客户向云转化的兴趣,万网也对转化的客户给予了一定的登云激励,例如延长服务期限、或者提升配置,客观上都促进了万网客户完成从非云到云的转换。

  “我们目前正在运营的两万多个云主机,对应了几万家企业用户,他们已经在第一阶段顺利、平滑的登上了云。而对于今年的规模,我们预期大约会有将近5万台,实际上北京云计算中心的量就基本达到饱和了。”

  “我们将在杭州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云计算中心,未来还会在青岛再建一朵云,这样形成三地云计算中心骨干网光纤互联,可以在数据中心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登到云上,或者看一看,云计算能够真正带给他们什么。”范春莹如是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