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走在变革的大道上 企业级IaaS平台选型

  【IT168 选型报告】在之前的选型报告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主流的企业级PaaS平台及选型推荐。而本文,我们的主题依然是云计算,但主角却是IaaS。如果说SaaS模式是云服务的起源,那么IaaS则让云服务大放异彩。

IaaS市场现状

  什么是IaaS?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给出的定义相差无几,既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的选择、储存空间、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获得有限制的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的控制。

  听起来很是复杂?简单说,如果我们把云计算比喻成电,那么提供电力的发电厂就是一种基础设施,我们使用的电都来源于此。而IaaS,它会给用户或者企业提供运行应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比如计算、存储、网络等等。

  说到这,您可能有些明白了,如果说IaaS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那么作为企业,只需要把应用部署到上面即可,省去了大量的服务器、运营维护等等一系列的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目前IaaS平台的发展还在初期阶段,仍有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安全,企业将应用放到云上,数据就真的100%安全吗?比如性能,应用程序系统性能在处理峰值时刻会如预期那样吗?所以,企业是否应将业务放到云上?如果需要,如何来选择适合自身业务运行的平台?迁移到公有云后,企业又将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企业、云计算厂商所应慎重考虑的问题。

  那么,企业级IaaS平台目前的发展到底如何?市场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有哪些厂商在为企业提供IaaS服务?行业专家对此又有哪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们就为您一一介绍。

  国内外IaaS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IaaS市场现状—国外迅猛 国内艰难

  说到云计算服务,最早出现的应该是SaaS模式,然而从亚马逊推出EC2服务开始,IaaS市场便一发而不可收拾。目前,IaaS模式在整个云计算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国外调研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调查数据也证实,在2013年第二季度中,IaaS和PaaS为厂商带来的22.5亿美元的营收,但IaaS市场占据了绝大部分,为64%。

  除所占比重超过一半外,IaaS市场的增速也是非常迅猛,在Gartner去年发布的一份云计算报告中指出,IaaS公共运服务和云存储是增长最快的公共云服务类别。2012年的增长速度就高达42.4%,达到了61亿美元。而2013年IaaS的增长幅度提高到47.3%,市场规模达到90亿美元。Gartner研究总监Ed Anderson表示,这归功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用于生产环境,而不仅仅是开发和测试环境。

  然而,尽管IaaS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但在国内的发展依然较为缓慢。目前,仅有几家国外巨头在中国提供IaaS服务,包括亚马逊、微软、IBM,而国内厂商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也就是阿里云一家。是什么导致了国内公有云服务发展缓慢?在第七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资深云计算专家刘黎明对国内IaaS供应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总结:

  1.供应商在技术积累、产品打造、盈利目标上显得急功近利;

  2.尽管得到了工信部的大力协助,但不同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网络连接状况仍然很差;

  3.骨干网运营商之间与第三方独立IDC企业的商业关系部规范;

  4.包括初级技术人员在内的国内人力资源成本过于低廉,不利于产品自动化、智能化趋势的推动;

  5.很多重量级企业用户没有严格的财务控制和资金利用率目标,导致其没有压力与动力去采用云服务;

  6.业内缺乏蓬勃的创业群体,使IaaS等高性价比的云服务没有太大市场;

  7.政府部门对于中小型IDC及云计算企业的扶持太少;

  8.云服务市场缺乏信任,很多供应商对按需付费这种先使用后交钱的运营模式不屑一顾。

  ●厂商竞争—百家争鸣 进入白热化阶段

  提到云服务,特别是IaaS领域,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厂商就是亚马逊。的确,自从其推出弹性EC2服务后,亚马逊在IaaS市场便是一枝独秀,即便是经过近5年的发展,也鲜有厂商能跟亚马逊抗衡。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公有云市场,包括IaaS领域,也只是在初期发展阶段,未来的市场仍存在很多变数。

  正因为如此,目前众多IT巨头们都紧紧盯着这块”肥肉“,微软、IBM、VMware、Google、富士通,甚至国内厂商都在加强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以增强自己的IaaS实力。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过洗牌的过程,IaaS市场也会如此。所以,微软、IBM、VMware、Google等这些后来者,也并不是没有机会。

  回顾2013年,可以说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过去一年,微软在”云+端“核心战略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其Windows Azure,特别是其IaaS服务的能力,不仅花费巨资来购买服务器,更是在中国完成真正的落地。IBM方面,也斥巨资收购SoftLayer,凸显出其进军公有云服务的决心。同样,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老大——VMware,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服务vCloud Hybrid Service,力争在IaaS市场有所建树。而亚马逊,也在去年年底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可以说,如今的IaaS市场,已经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当然,面对亚马逊的一枝独秀,其他IT巨头该如何赶上、甚至赶超,是我们非常值得玩味的话题。

  ●未来会是“三模”融合

  之前我们提到,尽管亚马逊一枝独秀,尽管其他厂商在IaaS市场中的份额还很小,但这并不表明其他巨头们就毫无机会。为啥?我们还得从亚马逊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说起,而如果其他厂商如果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并讨好企业,相信这一定会让亚马逊感到紧张。首先是价格因素。企业用户当然希望云服务的价格越来越低,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但亚马逊似乎在价格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即使是在与企业用户签订合约时也是如此。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希望云计算供应商并不仅仅只提供IaaS服务,更希望提供IaaS+PaaS,甚至加上SaaS的综合云服务。而那么仅仅提供单一的IaaS,或者PaaS的云厂商将很那在市场上大放光彩。

  说到IaaS和PaaS,目前,云计算客户不得不在灵活性和简单性之间作一选择。从IaaS的角度来看,客户选择的是灵活性,因为客户可以直接访问虚拟机,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自己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实例,并且安装所需要的中间件和操作系统资源。这为客户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权,但也增添了复杂性。

  PaaS平台则把底层的硬件基础架构隐藏起来,客户可以访问预先安装的、集成的开发环境;这就解放了客户,他们没必要管理底层的硬件和中间件基础架构。所以,基于两者的局限性,IaaS与PaaS、甚至SaaS的“三模”融合在所难免。

  对于三种模式融合的问题,甲骨文方面则大力提倡,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SaaS总经理叶天禄曾表示,“很多500强企业很想把公司的所有的系统放在外面管理,在企业内部,一类是传统应用,比如财务、HR、CRM,这些应用可以采用甲骨文的SaaS,但还有一些核心应用,比如保险公司的保险信息系统一定是自己开发的,电信公司的电信核心系统肯定也是自己开发的,这些核心应用如果放在供应商那边维护就是IaaS。想象一下,如果保险或者电信核心系统放在一个IaaS供应商那里,ERP、CRM、HR则放在另外一个供应商那里,这个公司的核心系统跟通用系统中间的集成将超过一百个点。”

  IaaS发展历程回顾

  说起IaaS概念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一家名为Sun Microsystems的公司就提出了“网络是电脑”的概念。然而,在亚马逊推出其弹性云计算之前,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厂商的重视,直到EC2的出现。随后,Google、微软、VMware、IBM等IT巨头们,才开始纷纷涉足云计算服务。在开源领域,云计算的发展同样迅猛,OpenStack和CloudStack是我们熟知的两个开源云计算平台,当然,由于“背景”的问题,如今OpenStack大放光彩,而CloudStack则显得黯淡无光。下面,我们就为您详细介绍IaaS服务从“出生”到现在的发展简史,其中主要包括了行业大事件,主流厂商大事件以及IaaS在国内发展的要闻回顾。

  ●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这也是云服务概念的起源;

  ●2006年3月,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 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 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

  ●2008年2月1日,I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先进个云计算中心。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

  ●2008年10月27日,在洛杉矶举行的专业开发者大会PDC2008上,前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宣布了微软的云计算战略以及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

  ●2010年3月5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 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

  ●2011年2月,思科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

  ●2011年7月,Citrix收购Cloud.com,并将CloudStack100%开源。2012年4月5日,Citrix又宣布将其拥有的CloudStack开源软件交给Apache软件基金会管理。

  ●2012年,IBM推出了其弹性IaaS服务SmartCloud Enterprise。

  ●2013年,微软联手世纪互联,宣布Windows Azure在中国正式落地,并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基于Windows Azure的IaaS、PaaS以及SaaS服务。

  ●2013年6月,VMware宣布推出VMware vCloud Hybrid Service。这是一个由VMware运行、构建于VMware vSphere基础之上的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云。

  ●2013年6月,IBM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一家全球云基础设施平台及服务厂商),目前IBM的公有云服务都是以SoftLayer产品为核心。

  ●2013年12月,亚马逊正式宣布,已与北京、宁夏两地政府签署备忘录,在中国推出公有云服务。

  ●2014年1月,富士通中国论坛在上海正式举行,在本次论坛上,富士通也宣布,未来将在公有云服务领域加大投入,未来将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建造数据中心,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云服务。

  ●2014年2月,IBM宣布将在今年年内投入12亿美元用于拓展全球云基础设施。IBM表示,将在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印度、日本、墨西哥以及英国等地建立15座新的数据中心设施。

  微软的半壁江山——Windows Azure

  如今,微软已经视云计算为核心战略,该项业务的表现甚至将决定这家老牌IT巨头未来的走势。早在2008年,微软就发布了其云计算产品Windows Azure,Windows Azure是微软提供的一套包含IaaS、PaaS以及SaaS服务的公有云服务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云服务。

  Windows Azure所提供的IaaS服务主要包含五大特性,即支持关键服务,便利化存储管理,高可用性,虚拟化网络以及与PaaS服务整合。之前我们也提到过,作为IaaS服务,主要就是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那么Windows Azure在这三个方面有什么特色呢?

  计算资源方面,Windows Azure提供基于Windows和Linux的虚拟机。借助于Windows Azure,你可以从WAMP(Windows Azure Management Portal)内置的镜像预填充模版中创建这些VM,或上载运行你自己创建的VHD。

  Windows Azure内置的VM镜像模版包括Windows Server系列镜像(包括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2008 R2、SQL Server、BizTalk Server和SharePoint Server)以及Linux系统镜像(包括Ubuntu、CentOS、SUSE Linux distributions )。

  存储方面,Windows Azure上的虚拟机可以有选择的添加和使用数据盘来扩充存储(每个磁盘最高可达1TB容量)。一旦添加,这些盘就像虚拟机的标准设备,你可以用任何格式来格式化它们(比如Windows的 NTFS,Linux的ext3或ext4等等)。这些盘都是持久并耐用的,并都基于顶层Windows Azure Blob Storage实现(这保证了每个盘都易维护,高可用)。

  同时,Windows Azure还提供了虚拟网络能力,其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四大任务,包括创建一个持久私有IP的虚拟私有网络、超越站点到站点的IPsec VPNs交叉连接、配置用户DNS服务器、扩展信任和安全边界。

微软的半壁江山—Windows Azure

  编辑点评:众所周知,微软目前的核心战略就是“云+端”,云计算对于微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Windows Azure,微软信心满满。在投入方面,微软在过去一年间花费重金购买服务器,以增强自己的公有云服务能力;在市场推广方面,微软也是费尽心机,在价格方面直逼亚马逊,此外,针对中国云计算市场,微软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目前,Windows Azure在中国已经落地(由世纪互联运营),未来微软也会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更加优惠的价格策略。不仅是国外,在中国,Windows Azure都值得期待。

  IBM重金打造公有云服务

  2012年,IBM推出了其弹性IaaS服务SmartCloud Enterprise,然而随着蓝色巨人以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一家全球云基础设施平台及服务厂商),该公司的云业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目前,SoftLayer已经成为IBM未来云产品的前锋与核心。此外,IBM不久前还宣布,将再投入12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建造15座全新数据中心,可见IBM打造公有云服务的决心。

  IBM公有云服务大致包含六大架构,既云计算基础架构、System x易云架构、Power Cloud企业级基础架构云平台、System z高效云架构、IBM Storage云存储架构以及PureSystem开放的云平台。

  借助于IBM公有云,企业可以快速交付最新产品与服务,IaaS服务可以释放各类企业用于存放、运行、维护设备的资源,尤其适合开发与测试等资源密集型活动。此外,IBM硬件、软件、服务还能提供先进的管理功能、服务保证、以及现场与异地云资源的整合。

IBM重金打造公有云服务

  编辑点评:作为早期步入公有云市场的先驱者,Amazon似乎已经在下一波激烈竞争来临之前占据了理想的主动位置。不过如此庞大的市场还有很多蛋糕可分,而且许多企业也在努力寻找合适的云业务拓展机遇。就目前来看,IBM应该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主打差异牌、奋力夺取剩余市场份额方面。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IBM并不是惟一一家宣布基础设施扩张计划的公有云供应商。Amazon、谷歌以及微软都各自发布了数据中心的相关扩建策略。不过IBM此番一口气建立15座新数据中心的大手笔还是让其它技术巨头显得相形见绌。当IBM的扩建工作完成之后,最终成果应该也会被证明比竞争对手更具分布性优势。

  IBM掷下的这笔赌注能否切实生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数据中心扩建结束之后,迅猛激增的资源容量又能否找到适合的客户来消化?这一切恐怕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了。

  公有云领头羊——亚马逊EC2

  亚马逊弹性云计算(Amazon EC2) ,是由亚马逊公司提供的Web服务,是一个让用户可以租用云计算机运行所需应用的系统。EC2借由提供Web服务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弹性地运行自己的Amazon机器镜像档,用户将可以在这个虚拟机上运行任何自己想要的软件或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随时创建、运行、终止自己的虚拟服务器,使用多少时间算多少钱,也因此这个系统是“弹性”使用的。EC2让用户可以控制运行虚拟服务器的主机地理位置,这可以改善让延迟还有备援性例如,为了让系统维护时间最短,用户可以在每个时区都运行自己的虚拟服务器。Amazon.com以Amazon Web Services (AWS)的品牌提供EC2的服务。

公有云领头羊—亚马逊EC2

  编辑点评:不管是整体服务的成熟度、还是市场份额,亚马逊在全球公有云领域遥遥领先,正应了那句“先下手为强”。尽管目前微软、IBM、Google等企业在前赴后继的杀进公有云领域,但短时间内,这些厂商还并不能给亚马逊造成太大的麻烦。与此同时,亚马逊也在去年年底宣布即将踏进中国市场,为国内企业用户提供云服务,可见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野心。但我们也看到,业界对EC2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价格昂贵、服务单一(特别是与PaaS的结合)等问题,所以,未来亚马逊云服务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但就整体实力而言,亚马逊仍是领导者。

  开源公有云平台——OpenStack

  OpenStack是由Rackspace和NASA共同开发的云计算平台,帮助服务商和企业内部实现类似于Amazon EC2和S3的云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OpenStack包含两个主要模块:Nova 和 Swift,前者是NASA开发的虚拟服务器部署和业务计算模块;后者是Rackspace开发的分布式云存储模块,两者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分开单独用。

  OpenStack本身是开源项目,除了有Rackspace和NASA的大力支持外,还有包括Dell、Citrix、 Cisco、 Canonical 这些重量级公司的贡献和支持,其发展速度非常快。

  要注意的是,OpenStack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组件,让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建立和提供云端运算服务。

  OpenStack平台技术特性介绍:

  OpenStack Compute是一套控制器,用于为单个用户或使用群组启动虚拟机实例。它同样能够用于为包含着多个实例的特定项目设置网络。OpenStack Compute在公共云处理方面堪与Amazon EC2相提并论;而在私有云方面也毫不逊色于VMware的产品。在公共云中,这套管理机制将提供预制的镜像或是为用户创建的镜像提供存储机制,这样用户就能够将镜像以虚拟机的形式启动。

  OpenStack 对象存储是一套用于在大规模可扩展系统中通过内置冗余及容错机制实现对象存储的系统。这些对象能够通过一个REST API或是像Cyberduck这样可以对接对象存储API的客户端加以恢复。

  OpenStack镜像服务是一套虚拟机镜像查找及检索系统。它能够以三种形式加以配置:利用OpenStack对象存储机制来存储镜像;利用Amazon的简单存储解决方案(简称S3)直接存储信息;或者将S3存储与对象存储结合起来,作为S3访问的连接器。OpenStack镜像服务支持多种虚拟机镜像格式,包括VMware(VMDK)、Amazon镜像(AKI、ARI、AMI)以及VirtualBox所支持的各种磁盘格式。镜像元数据的容器格式包括Amazon的AKI、ARI以及AMI信息,标准OVF格式以及二进制大型数据。

开源公有云平台—OpenStack

  编辑点评:不可否认,OpenStack前景一片光明,我们也看不到业界有关于OpenStack更多负面的报道,可以说,在与CloudStack的竞争中,凭借强大的“背景”,OpenStack大获全胜。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OpenStack如今还并不成熟。作为企业,如果当下选择开源公有云平台的话,那么小编建议不妨试试CloudStack。该平台发展多年,在思杰收购后,也成为了Apache基金会优异开源项目。平台成熟度要好于OpenStack。而如果您着眼于未来,那么小编建议您选择OpenStack平台。

  VMware混合云服务——vCloud Hybrid Service(vCHS)

  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VMware多年都占据着头把交椅。凭借在该领域的强势表现,VMware也开始把“魔爪”逐渐伸向了企业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在去年的VMworld 2013大会上,VMware也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服务vCloud Hybrid Service。

  vCloud Hybrid Service最大的价值在于,使用VMware产品的客户可以无缝的将自己的业务迁移到云平台中,无需考虑虚拟机的各种兼容问题。vCloud Hybrid Service不仅让企业可以快速实现从虚拟化到云计算的数据迁移。同时,vCHS提供了整体的技术平台,让服务商可以快速完成PaaS部署,实现云计算中心自动化集中管控。

  VMware vCloud Hybrid Service四大特点:

  应用程序中立。vCloud Hybrid Service支持数千个应用程序以及90多个经过认证可运行在vSphere上的操作系统,客户无需更改或重新编写应用程序就能在云中运行,同时获得相同水平的可用性和性能。

  无缝网络和安全性。VMware vCloud Hybrid Service支持客户利用虚拟网络,安全将现有第二层或第三层网络从其数据中心迁移至vCloud混合服务。

  关键业务可靠性。在vSphere基础上构建的vCloud Hybrid Service将为关键应用程序提供自动复制、监测和高度可用性,充分利用了vSphere的先进功能,其中包括VMware vMotion、High Availability和vSphere Distributed Resources Scheduler。

  简化管理。vCloud Hybrid Service将提供经过简化的管理方法,支持客户能够使用与现在相同的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内部或远程环境。vSphere管理员可以使用免费的vCloud Connector插件,从vSphere客户端查看、管理并迁移虚拟机。

  VMware混合云服务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Bill Fathers表示:“我们新推出的VMware vCloud Hybrid Service提供了一个与现有VMware虚拟化基础架构完全兼容的公共云。通过采取一种让新应用程序和现有应用程序能够在任何地方运行的‘由内而外’的方案,该服务将毫无妥协地连接私有云和公共云环境。”

VMware混合云服务—vCHS

  编辑点评:作为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老大,VMware向公有云服务转型可谓“顺理成章”,虚拟化技术本就是云计算中的核心。具备一流的虚拟化技术、在全球拥有众多企业级客户的VMware,当然要有自己的云产品,但是,这也未必就表示VMware的云服务就一定能成功。目前,vCloud Hybrid Service的推出时间并不长,服务的稳定性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总体来说,凭借VMware的“先天优势”,我们有理由期待vCloud Hybrid Service的未来。

  公有云服务潜力股——Google Compute Engine

  相信互联网从业人员都使用过Google 服务,不管是搜索、邮箱、订阅还是在线文档等等,其产品细节、用户体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由于政策原因,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放弃Google。如今,Google也看到了公有云服务的前景,并在2012年中旬推出了其IaaS平台Compute Engine,以此对抗亚马逊、微软。

  Google Compute Engine是一个基础架构服务,可以让你用Google的服务器来运行Linux的虚拟机,得到更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谷歌表示,Compute Engine服务比对手的产品更具性价比,每一美元所购买的计算能力要高出对手50%。谷歌Compute Engine服务的背后是由大量的Linux虚拟机组成,此外用于该服务的处理器共计771886核。

公有云服务潜力股及总结

  Google Compute Engine三大特点:

  1. 延展性

  Google有着庞大的数据运算能力,你可以使用Google的数据中心,在需要使用庞大运算能力的时候使用更多的服务器,安需使用。

  2. 性能

  Google服务器的性能不必说,而且云计算可以让你同时使用多台服务器和CPU一起运算。你可以要求使用1、2、4、8核心的处理器来跑Linux,每个虚拟内核可使用3.75GB的内存。

  3. 性价比

  比竞争对手便宜一半。

  编辑点评:在公有云服务领域,Google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然而,凭借 Google超过十年的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优化以及网络基础架构的经验,相信Compute Engine平台未来大有作为。一方面,Google Compute Engine部署了大量的服务器,可以更好的解决海量计算的问题,另一方面,Google也更接地气的表示,会在价格上做出让步,比竞争对手更优惠。可以说,Compute Engine绝对是IaaS领域的一支潜力股。

公有云服务潜力股及总结
点击查看大图

  选型总结:当然,除以上我们提到的企业外,业界还有不少厂商在提供云服务,但从企业实力、云服务规模、产品成熟度等方面看,以上厂商的IaaS平台还是值得信赖的。作为企业用户,在选择云计算厂商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该厂商是否具备大规模云服务的能力,云计算是否是该厂商的核心服务;二是价格因素,企业选择云服务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包括服务器、运维、运营等各个方面的成本,而如果该厂商的云服务并不能给企业节省太多成本,企业也更没有必要冒着各种风险将业务迁移到云上,此外,应该说并没有一个厂商可以真正提供基于SaaS、IaaS以及PaaS的综合云服务。

  最后,我们要提醒企业决策层们,将业务迁移到云上,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在确定迁移之前,一定要做好选型的工作,避免未来被某一厂商“绑架”的风险。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