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小钱办大事 主流公有云服务区别及评测

        【IT168 专稿】云所传达的信息一直是非常简单的:抛开具体流程与相关IT管理工作,由服务供应商打理一切。用户不再需要亲自动手安装服务器、一次又一次检查后备发电机的燃料剩余或是对成千上万个可能出错的环节加以调试。噩梦般的日子已然过去,如今大家只要把数据和信用卡准备好,其它的交给服务商即可。

关键性区别

  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一直梦想着建立起全球最为庞大的计算设备帝国。无处不在的虚拟机将我的数据拆分成无数极小的单位,并负责处理规模更为可观的数据内容。私有网络在不同虚拟机之间承载着我的加密信息,这样其他人就能对数据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漂亮而直观的图形化结论。当然,我用的台式机已经相当陈旧;虽然可以为其添加更大的内存,但云服务能够帮助我仅仅通过浏览器就自由调配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资源大军、从而轻松搞定个人设备无法完成的高强度工作负载。

  另一大好消息在于,当我完成手头的工作之后,这些汇聚起来的虚拟机资源也将同时回归原位、不再作为我的独占方案而继续计费。这正是云的最大优势——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必要时加以购买。需要强调的是,微软推出的Windows Azure云过去常常出现计费错误,但如今技术支持方案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有,我也希望微软方面能够改变一下消息提醒机制,不要总是向我的信用卡账单发来仅仅几美分的云服务使用费通知。

  在分布式虚拟机来来往往的过程中,我们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其实非常低。如今物价飞涨,大部分一元店也可以出售价格不超过十块钱的货品了;然而在云服务领域,大家仍然能够用一丁点零钱买下虚拟机及计算资源的使用权。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证明了小钱如今还是能够办点大事的。

  关键性区别

  在进行了一番探索后,最令人惊讶的启示在于云计算世界是如此多样。如果我们仅仅把云设备当作一种通用化商品,实际上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云服务厂商的营销团队希望让客户以为各类云环境下的计算设备与存储体系都像乐高积木一般可以随意替换,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每一家供应商都在努力拿出不同于其它的独特解决方案,从而将自家虚拟机与服务同其它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虽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往往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体会到不同服务之间的差别,但在需要利用云环境处理大量业务工作的用户眼中、不同方案之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这种差异从操作系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虽然很多人可能认为云环境使用的是Linux系统——毕竟Linux可谓无处不在,但具体采用哪套发行版仍然存在取舍。面对Ubuntu等普及度很高的标准版,各云服务供应商仍然有可能创建自己的版本、从而对现有功能进行小幅或者大幅强化。以Amazon Web Services与谷歌计算引擎为例,它们都为云体系开发出了自己的Linux版本。Rackspace的用户们可以从一系列免费Linux系统中作出选择,也能够以按月付费的方式使用红帽企业Linux。

  Linux并不是惟一的分歧之处。大部分云方案都将微软Windows当作额外的备选项目,不过大家在微软的Windows Azure以及戴尔Cloud当中无需为此支付使用费。很明显,各大厂商都希望能将微软雄厚的客户基础吸引过来,帮助使用者更为轻松地将现有计算任务迁移到云环境之下。任何已经付费购买了微软技术方案的客户都能在其中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除此之外,Joyent Cloud使用的则是名为SmartOS的操作系统——属于OpenSolaris这一强大系统的衍生版本。

  更深层次的差异则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所有硬件看起来都采购自英特尔、它们在机架上的运行效果好像也没有差别,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多核心刀片设备往往会被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虚拟机系统,从而更为灵活地满足大家的计算需求。我们租用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专有设备——云服务的运作机制更像是假日酒店或者度假村,用户以使用数量及时长为基础付费、其余时间资源则被分配给其他使用者。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