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云计算的发展的确迅猛,两年前,人们还在谈论云何时才能落地,而两年后,各大厂商、企业已开始纷纷转型云计算,希望借助于新兴的IT技术,帮助业务实现新的增长、突破和创新。国外如此,国内亦然。不久前,华为2014云计算大会的召开,再次掀起了国内IT产业对于云的思考、对于未来IT走向的思考。
企业向云转型 关键在思维
云计算的出现,的确让企业的IT架构更为灵活、让开发更有效率、让软件更为便宜。然而,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在转向云的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境。对此,华为首席信息官邓飚认为,以前企业的IT规划比较被动,业务告诉IT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任务,IT照做就是了。而今,由于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企业业务和IT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热点技术可以大幅改变我们的业务模式,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成本,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获得很大提升。”这是邓飚特别强调的。这也预示着,未来企业的发展,IT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新兴技术的推动外,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决策者的思维也要有所转变,“以前考虑问题往往是从企业的功能部门以及功能部门管控的角度出发做IT规划,现在要从最前线的作战部门,从关键角色、业务场景出发看IT到底提供什么解决方案,使得他们更高效的工作,在思想观念上也应该要做比较大的转变。”邓飚表示。
以IT驱动业务 华为提出IT 2.0战略
针对企业在面临云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以及更好的推动IT驱动业务,华为在此次云计算大会中提出了IT 2.0战略。相比于1.0时代,IT 2.0将全面基于云计算,通过全新架构(IaaS、PaaS以及SaaS)改变企业业务模式,同时,借助于大数据,推动企业业务发展。
邓飚认为,“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产品化”是IT 2.0时代的基本特征。IT 2.0是以大数据和实时计算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试点实时供应链。通过构建实时的供应可视化引擎、订单模拟引擎、订单和配置大数据分析引擎等,驱动华为的供应体系变得更加透明、可视,智能。
“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供应计划有些信息还不可视、不及时。在新的IT 2.0架构下,希望能够做到根据客户订单的变化,实时的模拟计算出供应计划的调整,能迅速告诉给客户调整后设备什么时候可以到达现场,使得供应体系变得更加透明、可视。”
邓飚表示,IT 2.0是面向未来的下一代IT架构,总体包括:
IT技术服务。包括云数据中心(Datacenter as a Service)以及PaaS层的H.A.E.解决方案(华为IT自己规划的一个面向未来的定义,Huawei App Engine)。
软件服务。面向销售、交付等生产业务,规划和建设5朵云;面向研发体系建设7朵云,包括桌面云、仿真云、测试云,杀毒云等等,实现研发的6+1,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开发进度。例如开发人员要做一个版本级构建只需要10分钟,成本下降了30%,但是版本质量和效率提升了30%;面向全员的通用办公云。
以人为中心的蜂群作战系统。
IT 2.0战略的提出,也表明华为将在IT领域进行持续的发力和投入。目前,华为IT投资约占公司收入的1.6%;在深圳、东莞、南京部署企业级数据中心以及八个全球区域数据中心;全网提供了800+应用。
“重点支撑两大业务流程的运作,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CRM,第二是从市场需求、产品概念设计到产品上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的IPD,同时还有13个支撑流程和使能流程来支撑两大核心业务流,这是当前公司的业务流程架构。”邓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