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专访青云黄允松:做公有云市场的颠覆者

        【IT168 评论】青云,一家成立才两年多的企业,凭借15个月内吸纳2万家企业用户的速度,成为巨头云集的公有云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黄允松,青云联合创始人兼CEO,在IBM实验室度过9年职业生涯之后,怀揣“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与几位伙伴一起共同创办了青云QingCloud,并以一种无所畏惧的信心和颠覆性创新的思维,面对亚马逊、阿里云这些云计算大鳄。

  日前,在青云QingCloud亚太1区在香港正式上线的发布会上,笔者有幸对黄允松进行了专访,就公有云市场、青云的模式与策略进行了交流。

  技术造就青云

  谈到公有云市场,大家一个普遍的印象是这是大企业才能玩的,比如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国内的阿里云、华为等,这些企业大多资源雄厚,而公有云作为一种互联网服务形态的产品存在,本身对供需规模的经济性要求是比较高的。相比之下,青云的团队规模很小,加起来也只有30个人。不过,在黄允松看来,“只有巨头才能做公有云”却是个伪命题。

  “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关键点并不在于数据中心和运营团队的规模大小,而在于你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是否有竞争力。”黄允松谈到,从技术上看,公有云的规模并不体现在你的数据中心里有多少个节点,还有很多因素,比如,你的节点配置是不是满配,你的物理机上跑了多少个虚拟机,你能否把虚拟环境下的性能做得跟物理环境一样好,你的网络、存储性能是不是足够棒,这些考验的是你背后的技术能力。从商业模式上看,公有云市场,大家都在赔钱,只有青云是在挣钱的,我们先保证自己能活着,而不是一味地烧钱,这里关键在于你是否把收入和成本考虑清楚,比如,你的数据中心要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去维护,而我的数据中心靠机器人来管理,因为人力成本是最贵的。

  其实,从黄允松到青云另一个联合创始人兼研发副总裁甘泉,对技术都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喜好。甘泉有着14年的软件开发工作经验,曾在百度网页搜索部担任阿拉丁产品检索基础架构负责人。

  甘泉在发布会上谈到,在青云创业之初,最开始的想法是要做PaaS,但看到当时市场上IaaS的许多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决定先从IaaS切入。而要让IaaS性能更好,体验更佳,最重要的是攻克一系列的技术难关。

  在过去两年里,从IaaS的虚拟环境性能、数据安全、云数据中心运维、私有网络构建、网络速度到控制台,青云的研发团队硬是通过技术造就了一个在他们看来更理想的公有云平台。

  比如,我们知道,基于虚拟化技术的IaaS平台有着不错的弹性,可以灵活地扩充资源,迁移虚拟机等等,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为此会牺牲一定的性能,并对稳定性、安全性造成挑战。对此,有些公有云厂商开始放弃虚拟化,直接使用硬件,但在黄允松和甘泉的眼里,青云会坚定不移地走虚拟化道路,平衡好弹性和性能之间的矛盾,最终要想办设法让虚拟化的性能“超过”物理环境,目前已经能做到两者相当的水平。

  另外,对于公有云来说,网络是基础,没有高带宽的网络支持,公有云服务形同虚设。目前青云的内网交换速率可以做到1Gbps,远远高于其他厂商200Mbps的水平,即将使用的SSD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吞吐量和IOPS。

  为了满足部分用户对于在公有云环境中拥有专用网络的需求,青云通过SDN实现了虚拟私有云服务(VPC),以保障用户间100%的二层网络隔离,来阻隔来自云内部的攻击和相互影响。另外,通过秒级资源调度和秒级计费模式,使得对云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弹性,帮用户真正实现“自由计算”。

  正是通过这些技术上的改进,使得青云平台因为性能和体验更好,在市场中有了不错的口碑。

  “越是技术性的领域,越不怕巨头。”黄允松坦言,我们跟亚马逊是100%的竞争,但在这个领域,靠的是代码说话,商业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你的技术好坏。就IaaS来说,无论是亚马逊的服务,还是青云的服务,从产品形态上看,都是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没什么不同的,真正有差别的是性能和价格不一样。

  让IT更廉价

  虽然青云的性能不错,但相比来看售价也要偏高一些,而黄允松的梦想是要通过云计算让IT变得更廉价。针对这个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他的解释是:

  其一,青云的定价偏高是刻意为之,因为数据中心扩容的速度跟不上用户需求的增长。2013年7月青云平台正式上线之初只有22家用户,到2013年底达到6000家,到目前已经达到2万家。

  其二,青云的目标客户并不是那些对价格更敏感的个人站长,而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用户,这些用户的要求比较高,负载压力更大。

  其三,青云每年也在按一定的节奏降价:每年两次,每次降20%。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要把IaaS的成本降到非常好的地步。”为了降低成本,黄允松的做法之一是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

  有些厂商会有专门的一个几十人的团队来运营维护一个数据中心,但在青云,面对4个公有云和4个私有云,却只有30个人。青云能做到这一点的秘决就在于,把机器培养成工程师,替代昂贵的人工。黄允松告诉笔者,目前青云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来做自动化运维,这也使得青云得以节省大笔成本开支,同时通过实时P2P机器人社区协作机制,可以确保故障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诊断,从而确保青云的系统可以无限水平扩展。

  随着此次亚太1区正式上线,目前青云已经在北京、广东和香港开通运营4个公有云,开启了国际化运营的第一站,接下来还会在美国开展业务。对此,黄允松必须进一步研发他的机器人系统,从目前的按指令行事,到“机器自我学习”,自我编代码、定逻辑,也只有如此,青云也才有可能颠覆掉公有云的现有成本模式。

  从IaaS到PaaS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除了提供更高性能的云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青云还将其IaaS功能API全面开放,目前已经开放的API有200项。通过这些API,用户使用起公有云服务来更简单,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开发能力的用户而言,可以在程序中调用这些API,从而自动地实现IT资源对业务需求的调整。

  其实,无论是全面开放IaaS功能API,还是要用大白菜价卖IT资源,青云还藏着一个更大的野心:PaaS。

  IaaS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服务,青云要做的是通过廉价、好用、开放的服务来把用户粘住,然后发展更上一层、更贴近应用、更具多样性的PaaS业务。“在传统IT领域,用户买了谁家的硬件,90%会选用这家的软件。在云服务市场,用了谁家的IaaS,90%就会买这家的PaaS。”黄允松谈到,青云将是第一个用虚拟化技术来实现数据库PaaS的厂商。

  关于PaaS,黄允松将其分成两种,一种是跟某类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行业PaaS,另一种是青云提供的所谓的half-PaaS服务,供ISV们来开发应用。目前已经上线了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接下来会推出内存数据库、队列数据库、对象存储服务等。

  青云是一家有野心的企业,而这种野心在公有云市场上面对巨头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资源和规模优势时,跟在巨头屁股后面走,只能拾人牙慧,所以必然要用一种颠覆式创新的方式才能实现:把产品的性能与体验做到极致,用机器代替人工来改变行业成本结构,把IaaS服务的成本变得极低甚至免费,建立一个高效的生态链等等。黄允松和他的团队能做到吗?我想,未来5年内应该能看到结果。

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