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松下欧洲:26国的业务都跑在IBM CMS上

  让IT像水、电一样无需自建、按需付费、即买即用的公有云服务,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尤其是那些并不以IT为核心竞争力,但在日常经营与业务拓展方面又需要强有力IT支持的企业,云的诱惑力是巨大的。简单来说,来自外部的云服务,可以让你迅速获得业务所需要的IT资源,进而支撑起你的商业竞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你的精力与资金也将更多的放在企业核心业务的本身,这正是大多数并不靠IT吃饭的企业所需求的。比如一家初创的企业,在拿到第一笔宝贵的风险投资后,如何使用这笔钱则有很大学问。现在几乎所有的初创企业都会考虑用云服务来替代传统的自建IT模式,它可以让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你创业的根本——核心的业务创新上,而对于虽然重要但可能并不擅长的IT运维无需过多的担心。

  云服务的“企业级”分野从理论上讲,“水、电”模式对于所有不以IT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是适用的,就像大多企业并不靠水和电挣钱,但对它们又缺一不可一样。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却随企业规模与需求的不同,也对云服务本身产生了不同的要求。显而易见,这种(对云服务的)要求的差异性是巨大的,很难想像一家初创的企业,其业务复杂度,以及对IT的需求能与一家大、中型企业相当,反过来也一样,大型企业对电力的供给要求标准,在普通用户看来也是没必要的。不过,IT像水和电一样的自由供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这已经不是应该不应该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抉择。所以这次的“球”就踢给了供给方——IT资源的提供商,在以前它们被称为IT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则就是云服务商了。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型或初创企业的需要,则使得一种分野也在逐渐的清晰,那就是所谓的企业级云服务的能力。来自计世资讯和研究表明,大中型企业开始对云计算越来越感兴趣,而且金融、政府、电信、制造等企业也正在空前规模地引入云技术,很多企业的CIO都渴望更快地步入云端,让IT更积极地支撑业务的发展,让IT更快地成为核心竞争力。但是,他们在应用云技术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企业希望能借助先进的IT理念来支撑自己商业模式的变革,为了快速部署新应用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部分企业考虑将核心系统向云迁移,但缺乏能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因为要将核心应用迁移到云,不仅仅需要简单地部署云,更需完善的云管理服务。对于核心应用来说,业务规模放大且流程复杂的企业用户,拟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地部署一个云的架构,他们更注重的是部署了这样的一个云架构之后,如何对放在上面的那些关系到企业经营命脉的核心应用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服务,而且,计世资讯在今年7月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发现,基于云的管理服务,企业客户有着非常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行业的大型企业,核心的数据库(Oracle、DB2等)、ERP(SAP)仍然是其生存与竞争、发展的关键,但他们能否放心的交给外面的云,以解放自己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到其本身的核心业务上,以进一步推动其商业价值的提升,则明显取决于这个云的承载与运维能力。换言之,能否至少达到这些企业原有的IT标准(不管是其自建,还是托管的),将是未来云服务商接管这类业务的核心指标。

  显然,这类需求在那些初创企业领域里是不可能看到的,但这对于云服务自身的发展,则又是必须要面对的。前文已经强调,这种对来自于外部的云服务的需求是大势所趋,而谁能率先满足这种需求,谁能更有效更全面的为这类客户服务,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商机。由此,IBM借助自己在企业级市场长期的积累与对各行业深入的理解,与世纪互联一起在中国推出了“CMS企业云”服务,以期在这一大的云趋势下,树立起高端服务的标杆。


  CMS企业云到底是什么?CMS企业云的推出从理念上讲,可以说源于IBM的“IBM as a Service”战略。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让IBM全面导向一个服务商的角色,虽然仍然还会像传统的模式那样,卖具体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给客户,但从背后的全局视角来看,则更为专注于“服务”的思维逻辑。在这一逻辑的指引下,IBM也在迅速的发生转变,收购SoftLayer即是最明显的举措,它代表了IBM对于“公有云”这一IT模式的肯定与重视,与此同时,在企业级云服务方面,IBM也敏锐的看到了新的需求,而这一需求对于目前普遍的公有云来讲,还是无力承担的,CMS也因此诞生,它承载了IBM期望于在高端云服务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使命。对于云服务,基于IBM as a Service的战略,IBM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服务组合,分别是策略与规划(Think It)、建设与运行(Build It)以及直接的使用(Tap into it),而CMS则可以说直接将用户带入直接使用由IBM所提供的云服务场景,其与SoftLayer一起形成了互补的云服务组合,从SaaS、PaaS、IaaS三个层面提供不同的服务CMS企业云的前身是IBM SCE+(SmartCloud Enterprise plus)云服务,而自从收购了SoftLayer并取消了SCE的发展(并入SoftLayer体系架构)后,SCE+也就更名为CMS。CMS的英文全称是Cloud Managed Services,从字面上看就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公有的托管云服务,但与传统的托管报务相比,它又是共享的。事实上,CMS源于IBM传统的IT战略外包服务(SO,Strategic Out sourcing)业务模式的创新,你可以把IBM的SO部门看作是一个IT托管商,为不同的企业级用户提供外包服务,而CMS就是以类似于公有云的标准化共享的方式来提供主流企业级关键业务服务。在IBM的云服务模式中,第一第二大类都可以算是IT资产归企业自己所有的模式(包括自建数据中心,再由IBM进行代管)。从第三类开始,则是IT资产归企业服务提供商所有的模式(IT资源并不是由自己的IT资产所交付)。其中,托管的私有云,IT资产(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等)归IBM所有,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CMS则属于第四类,相较托管私有云服务,它的主要不同在于提供了标准化的共享的托管云服务,它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也完全按照云计算的按需服务和付费方式。第五类则就是大从所熟悉的公有云模式,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这一领域IBM提供的是SoftLayer公有云服务,因此从定位上讲,CMS明显更专注于传统的大型企业与关键业务负载,SoftLayer则主要应对互联网新兴企业以及互联网工作负载。如果按照前文的比喻,CMS专门给大型企业“供电供水”,而SoftLayer则给普通大众提供“水电”服务。

  CMS企业云的优势何在?从总体上讲,CMS的主要特点与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5点:1、承载企业核心应用:凭借全面的管理服务,“CMS企业云”可以提供承载企业核心应用所必需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CMS企业云”不仅可以承载如ERP、CRM、SAP等企业核心应用,同样也适用于电子商务、WebPortal等应用。CMS企业云的服务堆栈组合,你可以认为它是标准化的企业级IT架构,以云的模式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外部的IT资源与关键业务服务,比如7x24小时的帮助台服务,尤其是业务组件模型(CBM,Component Business Model)与项目执行经理(DPE,Delivery Project Executive),就是典型的IBM企业级技术服务的配置,这在目前的公有云服务中是没有的。此外,中间件、数据库以及SAP运维服务,也是CMS与普通公有云的显然区别CMS的虚拟机实例生成的时间需要3天,这在主流的公有云服务领域似乎很不可思议。但需要强调的是,CMS的应用实例在应用环境构建与组件构成方面,与普通的公有云服务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它就是按传统企业级应用的配置而搭建的,不仅仅是一个虚拟机,配个网络环境和中间件那么简单,它要做到的是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企业内部的IT标准,提供足够强壮的基础平台。2、单一OS镜像99.95%的可用性:“CMS企业云”提供铜、银、金、白金四个级别的SLA(服务水平协议)。“CMS企业云”提供延伸到虚拟机及操作系统级的高服务水平协议,并承诺高达99.95%以上的可用性。与普通公有云平台是按一组实例来制定SLA不同,IBM CMS的SLA是针对单一虚拟机操作系(OS)统级的,也就是说单个虚拟机的OS意外停机率是可以写入CMS服务条款的。而从2013年9月至2014年 2月半年间的监测来看,无论是最低的铜级还是最高的白金级SLA,实际的可用性表现均是100%,这可以说是CMS可用性的非常好的例证

  SLA是云服务具体实施的关键,它是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保证。而目前主流的云服务商的SLA所针对的服务并不是以单一虚拟机为单位的,比如微软Azure的SLA是针对可用级(Availability Set)来制定,一个可用组包括了一组虚拟机,以避免单点故障,只有这一组虚拟机不可用时才涉及到SLA的服务补偿。而亚马逊的AWS的EC2服务,则是以区(Region)衡量单位的,而每个区则包括若干个可用分区(Availability Zone),在AWSEC2的SLA介绍中是这样描述的——“Region Unavailable” and “Region Unavailability” mean that more than one Availability Zone in which you are running an instance, within the same Region, is “Unavailable” to you. 意思即是,只有在同一个Region内超过一个以上的Availability Zone中的实例不可用,才算是真正的不可用。可见,敢于承诺单一虚拟机OS级别的99.95%的SLA,目前只有IBM的CMS。

  3、符合ITIL标准的云服务解决方案:“CMS企业云”拥有全托管的基础架构。实际上,CMS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当市场上大多数云产品还停留在系统程序级管理层面,并将其他的服务管理工作都交给客户处理时,IBM便推出了具体到应用层的全托管服务,使该架构从构建伊始便支持企业核心应用,并提供高可用性服务器及系统冗余。CMS可以说就是基于IT基础架构库(ITIL)而搭建起来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其与传统企业级IT环境的“血缘关系”,也更便于企业级用户的理解与信任,而在PaaS的平台,CMS也致力于提供主流的关键业务应用平台服务,当然主要就是针对SAP、Oracle与IBM环境。提供主流的企业级的关键业务服务是CMS的核心追求,也因此它更多的专注于传统大中型企业的常见平台。但与SAP、Oracle这些应用厂商自己提供的服务(包括SaaS服务)不同的是,CMS更是包括了整体的IT运维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SAP与Oracle的应用服务(你也可以理解为由CMS交付的SaaS),还包括了底层的IT基础架构与更为完整和有针对性的IT服务,这个意义在于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级应用的服务可能,而无需操心底层的架构以及分别与不同厂商的SaaS打交道,从这点来说CMS可以算是一个集IT运维、企业级应用交付于一身的服务平台。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市场总监陈俊昌就此强调,“我们与Oracle和SAP从根本上讲就不是竞争的关系,CMS的对手也不是它们的SaaS云服务。相对而言,CMS主要还是提供坚实的企业级IaaS与PaaS级的服务,在其上的企业级应用主要源于客户的需求,如果只需要单一的Oracle或SAP的应用,可能单独采购它们的SaaS更好,但用户若需要一个综合的企业级云基础平台,那么CMS显然适合。”4、全面的安全性与隔离性:CMS专注于企业级的应用,因此,这个解决方案也必须具有企业级的高安全性,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独特的安全需求。“CMS企业云”为客户提供专有的环境,同时具有加强的安全性,隔离性和灵活性的全托管的云解决方案,CMS的多租户设计遵循与私有云部署的相同的设计原理,但是在底层的基础架构和服务上由多个IBM的客户共享。5、跨平台的全企业级环境支持:“CMS企业云”配备IBM专为企业级设计的服务器、存储及服务。同时,支持x86服务器和Power服务器混合环境,能够实现X、P系统之间的随意调度。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公有云服务只支持X86平台。CMS在IT基础设施方面全部采用IBM的高端的硬件,比如PureFlexx440(x86)以及p460(POWER)刀片,存储用的是IBMXIV、V7000等企业级存储系统。从这点就可以看出CMS与传统公有云平台不一样,它明显是为企业级环境所准备的。目前,CMS只提供x86实例,基于 VMwarevSphere虚拟化平台(不支持Hyper-V、Xen以及KVM),可提供的操作系统环境包括WindowsServer以及Linux,在应用平台层则提供了IBMDB2、Oracle、SAPHANA数据库以及WebSphere、WebLogic中间件等,可以应对绝大多数的典型企业级应用环境。而当明年第一季度POWER系统上线之后,还将加入对AIX、PowerLinux环境的支持,为POWER用户提供了真正可用的云服务平台。CMS企业云的典型应用场景IBMCMS有何用武之地?IBM对此总结出4个主要的应用场景,而这4个方面在国际上也已经有了典型应用案例。不过,IBM也明确表示某些场景肯定是不适合CMS的。IBM大中华区信息科技服务部资深架构师余晓东强调,“我们面向企业级应用并不代表我们想用CMS去覆盖所有的市场,举一个例子,对于个人的网站合适不合适?我可以告诉大家,不合适。大家都知道网上游戏的特点是对于服务,对于资源的要求变化非常巨大,CMS并不适用。”其实,想想前面所介绍到的,CMS虚拟机实例的生成需要3天的时间,这对于需要快速弹性伸缩的应用场景都是不适合的。而从CMS的IT基础设施的配置来看,也明确表明了它就是一个企业级关键业务应用的平台,大规模的Scale-Out应用肯定不是它的重点所在。事实上,大中型企业的关键业务,也很少出现大幅度的弹性表现,这可以说是CMS应用场景的关键分隔点。全球著名的半导体厂商飞思卡尔(Freescale),将自己新用到的ERP与CRM业务系统迁移到了CMS平台,并在IBM的帮助下进行了数据库的整合与压缩,结果,SAPERP的TCO(总体拥有成本)节省了20%,并获得了更为灵活而快速的业务响应能力。此外,系统的备份时间也缩短了80%,SAP系统恢复时间缩短了70%,从20小时缩短至6小时以内。Freescale主管ERP的IT总监Jerry McClean对此表示,借助于IBM提供的全面管理,让我们的关键业务与信息处理拥有了坚如磐石的基础平台。

  作为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电源设备,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的厂家,台湾的Acbel Polytech(康舒科技)有大量的OEM合作伙伴,而为了满足OEM伙伴对其ERP系统合规性的要求,Acbel Polytech选择了CMS进行ERP系统的灾备服务,由于IBM在全球有多个CMS数据中心,并且采用的都是高端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因此在ERP灾备能力、包括SLA服务,系统的可靠性服务方面,完全满足Acbel Polytech的RTO小于3天,RPO小于1天的灾备要求,而如果他们自己建造灾备中心,并且这个灾备中心在平台也很少用到,可又需要相应的运维管理,成本可想而知。

  主要为飞利浦公司提供电视OEM服务的TP Vision,则将自己主营的智能电视核心业务放在了CMS上来运营,其商业模式有点类似于电商与互联网公司,它通过互联网来为电视用户提供视听服务,而它的Smart TV就是与IBM和他们共同开发的,Smart TV的后台应用就是运行在CMS上面。之所以选择CMS,也正是看中了其企业级的IT运维能力与高可用的基础架构,以及SLA保证。TP Vision将Smart TV系统整体的运营成本分摊到每一台电视上,使它整个成本降低了40%。同时,借助CMS,Smart TV将整个系统的采购、安装、新的功能上线所用的时间,从两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个小时。Smart TV的业务总监Remco Meeuwesen对此表示,“TPVision在寻找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它使我们能为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提供支持,IBM正是满足这个要求的合作伙伴,CMS基础架构非常符合我们的愿景。”占据日本松下集团整体收入10%的松下欧洲有限公司,则是CMS混合云的典型案例。其采用CMS的一个主要的需求就是进行IT的融合,其将核心应用系统全部放在CMS在德国数据中心,同时运用了IBM另外一个数据中心做整套核心系统的灾备,而其新业务的部属周期从原来的四到六周,降到目前的一到三天,而从原来的自有数据中心切换至CMS只用了八个小时。目前,松下欧洲有限公司的26个国家的业务运营都跑在我们CMS上面,实现了统一标准的运维管理模式,而在以前,IT服务则是来自于不同的厂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并不是很多人所熟悉的那种公有云里的混合云模式(与自有的IT系统进行平滑的互通,资源的自由迁移),事实上IBM所强调的是一种数据中心级别的企业级应用的混合迁移,这可能算是最为彻底的“混合云”了。“实际上从一个企业自己所有的数据中心到一个云的数据中心,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不简简单单只是网络、服务器、存储的东西,涉及到怎么创造运维管理的体系,怎么创造安全的体系,必须是符合企业要求的,”在谈到这一案例时,余晓东表示,“松下欧洲公司将系统放在我们CMS里面,也就等于把很多的管理也都交给了IBM,这里面包括整个的SAP、数据库以及供应链的运维管理。而这一能力,也是他们最初选择CMS的关键因素。”当然,对于大众所认知的“应用负载相互迁移”的混合云模式,CMS在技术上实现并没有问题。余晓东介绍到,“在x86环境中,CMS的虚拟环境是基于VMware标准化平台的,因此只要是符合标准的虚拟机镜像,做到来回往的迁移是完全没有问题,而在CMS内部我们也提供虚拟机的HA(高可用)服务,未来的POWER环境也是如此。但出于企业级应用的考虑,CMS并没有将这种混合迁移自动化,而是需要人工的参与”,余晓东进一步解释到,“这并非技术的原因,而从具体的应用需求出发的,目前CMS所针对的用户大多没有这样的需求,而如果这样的需求成为企业级用户的主流,那么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力”。陈俊昌补充到,“比如对于SAPERP这样的负载,当前有混合云的需求就很少,因此这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要求。”不过,余晓东强调,CMS完全可以做到与企业应用环境的边界对接,比如重要的企业活动目录(AD,Active Directory)就可以扩展至CMS。“我们本身这个环境里是带AD的,这个AD可以变成一个就为这个CMS客户的环境提供服务。我们同时还提供一个可选服务,把我们这个AD和用户现有的AD做成一个,这是CMS专门提供的一个服务。”

  综合以上4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源于IBM SO的运维、管理能力与服务等级的承诺是CMS受到相关用户青睐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我们也必须再认清CMS的本质,就是原先IBM服务的云化,其核心仍然是IBM SO的经验能力,这也就确保了它的企业级云服务的能力。相应的,原来适用于SO的典型应用场景,也必将是CMS的用武之地。

  CMS企业云的中国运营由于中国本地市场的法规,IBM自己不能直接进行CMS的服务,而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渠道实现“落地”。而肩负这一重任的就是世纪互联(21ViaNet,全称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双方的合作起始于2013年12月,当时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计划将IBM优异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SCE+,也就是现在的“CMS企业云”正式引入中国。基于该协议,双方经过9个月紧密合作,成功完成了云平台部署,并可以为中国企业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CMS应该已经正式宣布在中国商用了。IBM与世纪互联网的专业分工与优势互补世纪互联是中国著名的IDC服务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中立第三方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早前的微软Azure也是通过与世纪互联的合作正式进入中国,其实力可见一斑。而从“既然有了Azure,又来承接CMS”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世纪互联眼中两者的定位。世纪互联云集成与合作事业部总经理王鹏表示,之所以与IBM合作落地CMS,也正是看到了中国企业级云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在国内的主攻市场,则主要放在了制造、航空、媒体、能源与金融这五大行业。显然,对于一个综合的基础设施服务商来说,微软Azure与CMS也可算是世纪互联的两个互补的云服务产品,实现了对目标用户的全方位覆盖。世纪互联给出的CMS目标行业市场为了更好的运营云服务,世纪互联也组建了相关的团队,其中运维团队将确保驻场服务的水平,而这也是提供企业级服务的关键(毕竟很多时候,由于自动化运营所带来的误判可能性,在关键IT环境变更时,仍需要人为参与)。在具体的合作中,IBM与世纪互联也有明确的分工——IBM是技术方案的提供方与关键技术支持方,其技术支持量大约只占总量的10%,而世纪互联则是实际的运营方与主要的服务支持方,只有在二次支持跳转之后仍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会转给IBM。在CMS的销售方面,世纪互联、IBM与相关的合作伙伴以及双方各自的渠道均会参与,并根据相关的协议进行分账。也就是说,对于CMS的用户,主要打交道的还是世纪互联,只有在重大的技术支持层面,IBM才会出走向前台。对于具体的数据中心承载,目前世纪互联共在中国40多个城市拥有80个数据中心,不过CMS的数据中心暂时只在北京,未来会根据业务的需求在不同地区增加CMS数据中心数量,以增加可用冗余度。对此,王鹏强调,“我们不要以传统公有云数据中心的眼光看待CMS的数据中心,它是真正企业级的数据中心,并且是与国际CMS的标准一致,体现了云服务等级的最高水平。”结语:最懂企业级的云终于来了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现在应该对CMS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作为IT外包的云化产物,CMS先天就具备了企业级的基因。可能在很多新锐的企业领导者看来,企业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个企业就可以说具有企业级的需求,不错,但凡在工商局里正式注册公司的都可算是企业,但就算是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也不得不承认,企业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它体现在规模、负载类型与具体的需求上。即使BAT在合作“天蝎”整机柜服务器时,对于内部的具体的设计也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随着“天蝎”计划的不断深入,也越来越难以统一,因为百度的核心业务在搜索、阿里的重点在于交易,而腾讯更看重的则是社交与娱乐,这些应用负载映射到具体的IT基础设施上,肯定也有不同的非常好的设计。靠互联网吃饭的企业都有如此的分歧,更何况其他的传统行业呢?虽然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所有企业所追求的新商业模式,可是骨子里的侧重点仍是大不相同,我们的确无法用一个传统互联网公司的IT架构瞬间改造它们,而且即使完全照搬,即使是BAT的优异IT工程师,也不可能做到信手拈来的从容应对。也许是因为公有云服务一开始就是从基础的IT需求起步的,这些IT需求本身也并不复杂,与传统的IT环境相比,可能主要的差别就是部署的速度(以前可能按月、按周或者是按天计,而公有云则可以按小时或分钟计),而这也让很多人作为了公有云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与优势。它的确会让企业的一个应用更快的运行起来,但CMS实例需要3天建立,则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IT的复杂性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云的外表将其简化,必须要干的事情还是要干的,而不身在其中的人,也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但是,云服务毕竟源自于随互联网大潮,因此在市场普及过程中,受众们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互联网IT模式的左右与洗脑,可事实上真正懂得那些大企业客户复杂而苛刻需求的,基本没有,因为服务的提供者也大多没有相应的经验——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泛互联网化的确是他们首选的方式,可这不见得是大中型传统企业所需要或适用的。当然我完全认同这样的趋势——随着人们对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必然会向其迁移,因为它所带来的核心价值与优势是通用的,就像汽车相对于马车的优势一样,无法让人抗拒,但对于居住山区的人们来说,他们当然也渴望汽车,可他们需求也可能是成长于大城市的汽车厂商所无法体会与迅速理解的。而如果原来就是做山地马车的厂商,则更有可能将汽车的优势与其自身的积累所结合起来,为山区人们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并让他们得以更快、更平稳的进入汽车时代。

  在我看来,IBM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虽然在向“云”转型的步伐在外界看来好像慢了些,不过凭借着在企业级与传统行业的深厚积累,则让其在大中型企业的关键业务云化的领域走在了前面,这就是IBM的CMS——最懂企业级的云服务。如果说原来的IT外包服务是山地马车,那么CMS则是新一代专注于山地越野的SUV,可能在城市道路上不如跑车迅猛,但在崎岖复杂的山路上,它就是最好的选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