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SACC 2016】“魔窗人”的架构自述

  【IT168评论】在电影《星际迷航》中半瓦肯人、半人类的斯波克有一个招牌动作——瓦肯举手礼,瓦肯人在使用此手礼时,还会说一句著名的瓦肯祝词,Live long and prosper,即“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现如今,瓦肯举手礼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而这句瓦肯祝词,也被“魔窗”CTO张申竣用在了这次采访的结束语上,寄托了专属“魔窗人”的架构情怀。

2016 SACC:“魔窗人”的架构自述

  ▲魔窗CTO张申竣

  如今,在看到window这个词,能想到“窗户”这个含义的,恐怕少之又少,大多数的都被微软的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同化了。这套系统将应用程序运行的矩形区域形象地比喻成“window”,也正是通过互联网这扇“窗”,人们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地紧密了起来。“打开魔窗,连接世界”。如今,魔窗也正在创业者和用户之间扮演着“窗”的角色,对于魔窗的架构之路,张申竣表示:创业以后关注的是如何在创业不同的时期都能保证技术团队和技术架构的敏捷性。技术上目前重点关注microservice, devops。

  架构本身的演进之路

  近几年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全栈,前端,后端甚至devops,最好都能掌握。架构的创新和演进其实完全可以从这些年对技术人才要求的演进上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架构的方向也再往轻量级,模块化,分布式,可监测的方向在不断演进。这使得工程师开发单一业务功能的成本越来越低了,那就有时间去了解一个系统的全貌,开发上来说是前后端,过程上来说是测试,部署,监测。研发本身的职能分工界限越来越模糊。实际上有点类似于汽车领域的流水线模式,到丰田模式的转化。对于张申竣来说,架构本身的演进与其说是创新还不如说是不断再借鉴传统行业上的一些优秀实践

  架构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演进的过程,并不是静态的,最重要的是可评估和可调整,没有人可以凭空设计一个完美的架构,任何系统都会随着运行的上下文环境不同而演化。所以如何评估(可监测)和是否能敏捷调整(轻量级,模块化,分布式)是在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的两点,这样就可以不畏惧失败(因为失败的成本低了)。

  出色架构师三要素

  对于架构师来说,一直有着同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架构师,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张申竣认为,成为出色的架构师以下三点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是花最少的成本保证系统在可接受的业务变化内可运行,同时通过正向反馈,能够花最少的成本不断演进。

  其次是思维上开放。不要总是关注某一实现细节,需要端到端的了解业务过程,了解业务闭环中,系统需要提供的所有服务。了解你的工程师在系统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内必须经历什么过程使用什么工具才能保证系统的质量。

  最后是沟通上对外能够洞察到真正的业务需求和潜在的演进方向,对内能保证信息被有效,正确无误的传达到各个工程师。

  除此之外,对于很多工程师或者初级架构师来说,可以搜刮”各种公司的架构图,以此作为学习的方式,这些架构图本身也是一种获取知识和反馈的渠道,也需要充分利用。但是要带脑子去搜刮,搜刮的目的是帮助完善自己公司的架构,搜刮到的是应用于别人系统的知识,你要先把他转化成数据,然后根据自己公司的业务和技术特点组装成自己的知识。张申竣表示自己在做架构时,有了想法之后,也会参考一些既有架构,不断完善原先的想法,具体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是多看,多实践总是没错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