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混合云架构备受青睐,如何实现混合云落地?

  云计算在2016年有了极大的增长。一方面,AWS、阿里云等大型公有云厂商的云计算收入呈爆发式增长且绝对值数据可观;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市场培育,云计算的价值逐步被各国政府所认可。很多大型企业也纷纷发力云计算,传统IDC采购出现增长拐点。各种声音不断提醒人们,云计算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噱头,而是成为大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2017年,云计算真正落地的话题逐渐成为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当前,私有云和公有云相争的热潮渐弱,融合两者优势的混合云开始逐渐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混合云的背后不再是厂商,而是一种混合IT架构,是公有云与私有云的集成。因此,如何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混合IT架构,成为CIO和CTO避不过的问题。

  本文作为(下)篇,接续(上)篇,我们重点分享架构核心思路与技术实现原则,最后来说说用户到底能在混合云平台上做些什么事。

混合云架构的具体技术实现原则

  在定义了连接一切、无缝体验之后,技术层面在实现它们时有哪些需要注意呢?在此提供以下一些设计原则以供大家参考:

建立完整数据模型

  我们在设计私有云平台时,会建立完整的私有云数据模型,如快照、磁盘、云主机、VPC、路由器等,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在设计公有云平台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那么在设计混合云时,就必须同时建立这二者的模型,并且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存在许多关联关系,导致缺少任意一个资源的模型,都不能算完整。

布设虚拟ID

  公有云资源映射到本地,成为一个虚拟资源。我们需要给每一个公有云资源分配一个本地的虚拟ID,而不能直接使用公有云的ID。因为在多租户的场景下,公有云的ID在本地并非是唯一的,只有本地的ID才能保证它的唯一性。

触发同步

  由于存在映射关系,所以需要进行同步,同步可以是主动触发,也可以是被动触发的。同步的目的:一是让用户在公有云控制台上做的操作也能及时反映到本地,二是保证所有的读写操作都在本地进行,让操作的流畅程度达到毫秒级。正是有了同步,混合云资源的操作速度,可以比直接在公有云控制台上操作快了两个数量级,这让用户可以放心地做更多的事。

遍历资源模型

  云计算的资源模型是树状的结构,因此任何操作都需要遍历这棵树,以便让它的所有父子资源和相关资源都能得到及时的变更。例如删除或同步一个VPC,需要遍历它下面所有的交换机、安全组、云主机、EIPNAT网关、路由表、安全规则等等,进行相应的变更,出现失败时要能按顺序进行回滚,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又比如删除一个本地网络,需要遍历所有指向它的资源,如路由设备,监控指标等等,进行路由的变更,和网络拓扑关系的自动适配,而不是简单删除就可以,下图为VPN连接的混合云数据模型。

混合云架构,如何实现混合云落地?

混合云VPN连接的数据模型

区分逻辑和真实操作

  对公有云资源的操作都必须区分逻辑操作和真实操作,方便管理员的管理。比如有的用户只能逻辑上删除一个公有云网络,而不允许真实删除公有云网络。又比如对可用区这种概念,用户只能逻辑性地清除它以及它的子资源,而不能真实删除一个可用区,因为这是公有云的固有属性。

升级原则

  对于混合云产品来说,私有云的部分是可以随产品升级而升级的,但公有云部分的升级,则可能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因此要注意两个原则:

  一是对公有云的操作失败范围要尽量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比如错误或数据结构控制在有限的package内,避免公有云API的调用失败影响到产品整体流程。

  二是对公有云上有可能变更的行为和资源保持弹性和可降级处理,比如公有云上的可用区是有可能新增和关闭的,而每个可用区内能看到的资源类型也是不对称并且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库存变化),因此需要有机制能动态地识别这种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第二点来说,还需要开发人员对每个公有云本身的实现机制有深入的理解。

  以上几个设计原则虽然并不轻松,但一旦建立完成,一方面可以在UI上做出许许多多令人赞叹的智能化设计。另一方面,公有云资源的操作可以达到毫秒级响应,在全异步的框架下,一个管理节点可以帮助用户管理成千上万个云资源,从而用户可以摒弃掉公有云控制台。

用户可以在混合云平台上做什么

  对于用户来说,混合云帮助他屏蔽了许多实现细节,那么用户只需要按照场景去使用即可。在这里我们列举用户可以在混合云平台上做的事情。

灾备场景

  用户指定本地数据中心的磁盘、镜像或云主机,可通过备份策略、备份组或直接手动的方式,备份到远端公有云。混合云平台帮助解决连通以及去重的问题。

互连场景

  用户指定本地数据中心通过VPN或专线的方式连接公有云VPC,或直接连接几个公有云VPC,或把自己几个数据中心与公有云组成星形网络,互相通过内网访问。在此基础之上,用户可以让自己的业务跨云部署,或跨云使用负载均衡。至于连通的细节由混合云平台处理,用户只需要指定连通目标即可。

弹性场景

  用户将本地数据中心的云主机弹到公有云,或者反过来从公有云弹到本地数据中心,从而解决业务迁移和弹性扩展问题。这个场景可以极大节省用户的资源成本,从而通过混合云平台解决数据迁移的问题。

多云管理

  用户不需要再登录公有云控制台,在本地完成所有操作。本地平台还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跨帐户、跨地域管理的问题,从而可以将用户的资源管理速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总结

本文(下)篇针对全新的混合云认知,提出了混合云的设计目标以及围绕该目标应有的实现手段、设计原则。

作者简介:邓明鉴,ZStack混合云架构师。在大数据和分布式系统领域有多年开发经验。在IaaS领域,无论是公有云产品还是私有云产品都有资深研发经历。目前在ZStack负责混合云产品的架构与开发。他于2008年加入淘宝,任职大数据平台运维与研发;2011年加入阿里核心技术部,负责分布式系统HBase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支撑;2014年加入阿里云,负责ECS产品架构与开发。2016年加入ZStack,任混合云架构师。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