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七岁OpenStack热情不减 如此执着为哪般?

  【IT168 评论】 作为开源云计算领域的生力军代表,7岁的OpenStack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开源社区之一。为何如此受欢迎?我相信今天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些答案,正如Linux一度代表了IT向开放、开源的演进趋势,OpenStack也代表了当前IT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云计算,以及软件定义。而这种趋势,在未来将承载无法估量的联网设备。

  从2012年,英特尔就开始钟情OpenStack。今天,英特尔已经是OpenStack基金会的8个白金会员之一,也是8位白金董事之一,成为OpenStack社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英特尔的坚持

  作为一家芯片厂商,为什么会大力支持OpenStack这样一个开源软件项目?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开源技术中心(OTC)虚拟化总监李少凡表示,“英特尔做的是把英特尔最好、非常先进的硬件平台的特性带到OpenStack里,给我们云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随着今年7月份英特尔发布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平台的发布,英特尔将硬件平台的优势集成到软件系统中,为下一代云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基础。”

七岁OpenStack热情不减 如此执着为哪般?

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开源技术中心(OTC)虚拟化总监李少凡

  这也不难理解,硬件在支撑着软件,而软件又不断对硬件提出新的要求,这两者是一个相互推拉、螺旋式增长的关系。回顾英特尔处理器的历程,如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就是为了解决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在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上的不足。反之,英特尔对Linux等社区的投入,也是为了软硬件能有更高的契合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提升可靠性。

  开源云计算是一个立体的技术,通常大家脑海里跳出的是虚拟化和容器技术。首先虚拟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是基于硬件的技术,所在有非常好的隔离性、安全性;容器技术发展也非常迅猛,轻量级的特点深受企业青睐,但是容器技术有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在个理性和安全性上面有所欠缺。

  英特尔在开源云计算技术上也有很多贡献,比如最近提出的Clear Containers。李少凡介绍到,它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技术,既有虚拟化的安全性、隔离性,又有容器技术的轻量级。让用户抛弃了“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困难。

  第七届OpenStack黑客松

  除此之外,对于OpenStack社区的线下活动,几乎都能看到Intel的身影,尤其每次大版本发布前期举办的OpenStack黑客松活动,Intel从不缺席,与业界同仁进行充分交流与紧密协作,共同攻克社区的技术难点,为新版本保驾护航。

  自2015年4月第一届中国OpenStack黑客松活动举办以来,中国的高水平OpenStack开发者越来越在全球开源合作中体现贡献和实力,向社区发出更多的中国开源技术的声音。第七届OpenStack黑客松来到了武汉,在三天的时间里,来自华为、英特尔、烽火、中国移动、中国银联、HFbank, 中兴、浪潮、99Cloud、H3C、Prophetech这11个公司的36个工程师共修复了105个Bug , 同时包括一个Blue Print, 是历届黑客松里面人均修改bug 最多的一次。

七岁OpenStack热情不减 如此执着为哪般?

  既然来到了武汉,自然少不了烽火。烽火作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近年来一直不断耕耘技术社区,贡献量大幅提升。在今年9月最新发布的Pike版本中,烽火位列全球第八,成功跻身OpenStack社区核心代码贡献的全球前十。此外,烽火还培养了一批社区贡献带头人,目前已经成长为项目的Core Member。

  当然也少不了今年的“OpenStack Superuser”大奖获得者——腾讯云TStack。作为腾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技术开放总出口,腾讯云已将TStack平台以及运营服务经验推广到中国政企市场,并与全国15个省、50多个城市签署合作协议,为包括四川省政务云、广东省政务云、云南公安厅警务云等在内的各级政府和企业构建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

七岁OpenStack热情不减 如此执着为哪般?

  腾讯云政务民生总经理罗朝亮介绍,目前中国80-90%的政企云服务开发商都是基于OPENSTACK研发,腾讯基于OpenStack开发了TStack平台,整合了腾讯内部大量的PaaS能力和SaaS能力,例如大数据,数据库,LBS,AI等能力,内部服务IT业务,同时也承载了QQ、微信等的开发测试工作。

  目前,腾讯在OPENSTACK平台上自研了很多技术,在海量处理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以“感知、支撑、创新、联接”为战略核心,腾讯云将持续推动开源生态和云计算技术发展和在政企市场落地。

  可以看到,无论是英特尔还是腾讯,以及烽火,这些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持续提升中国在开源领域的能力,让中国的企业同样能够发起、运作开源项目,并通过开源项目来主导发展生态,最终推动一个新产业的商业成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