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 频道

为什么Gartner说帆软是BI领域应关注的中国厂商?

  日前,Gartner发布了2021年度的分析与商业智能平台魔力象限报告(《Magic Quadrant for 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latforms》,以下简称“报告”。),几家欢喜几家忧,根据Gartner的魔力象限新的评估机制,涵盖的供应商数量限制为20个。但是,还有更多的ABI平台供应商未包含在本研究中。

  2013 年,Gartner 对 BI 的概念进行了更新与扩展,在“Business Intelligence”一词中加入“Analytics”,合并成“Analytic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ABI,分析与商业智能)。

  本次报告中指出分析和商业智能(ABI)平台的特点是易于使用的功能,该功能支持完整的分析工作流程,即从数据准备到视觉探索和见解生成,重点是自助服务使用和增强的用户协助。

  由于新的评选机制对数量的限制,在报告后面,Gartner荣誉提名了五家发展不错的厂商,中国的独立BI厂商帆软,便被翻了牌子,帆软有何特别之处?

  Gartner报告原文如此说道:“帆软。这是中国最大的ABI供应商之一,其传统的以报告为中心的BI产品FineReport被广泛使用。其新的FineBI产品通过本地部署模型提供可视化驱动的自助式BI。帆软正在增加云部署和增强功能,并计划进军北美和欧洲市场。”

  2006年成立的帆软一直比较低调,但是又比较特立独行。坚持不融资、不上市,利润与员工共享。去年11月帆软宣布全员涨薪2500元,此举成功出圈,在疫情肆虐,裁员、降薪不断的情况下,成为了别人家的公司。

  帆软的增长势头也非常迅猛,2020年疫情阴云之下,帆软业绩依旧保持了20%的年增长率,截止2020年12月底,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5000家,其中包括294家财富中国500强企业,帆软社区注册用户突破60万。

  罗马非一日建成,帆软走到今天在BI领域耕耘了15年,这也正是中国BI高歌猛进的岁月。传统BI光环不再,敏捷BI、自助式BI得到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改变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却也加速了企业组织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抗疫过程中,大数据、BI、AI等技术的应用让普通人更加感受到技术的温度、价值和力量。

  BI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根据IDC的数据,到2024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2%。

  在经济发展变缓外部竞争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如今企业组织对于数字化转型需求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迫切。然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数字化转型都面临很多挑战。企业在技术选型时,要结合自身业务需求,毕竟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合适的技术。国内外企业组织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对BI需求也存在差异。

  Gartner的报告指出,ABI平台不再以其数据可视化功能与众不同,而这些功能已被商品化。所有供应商都可以使用常见的图表形式(条形/列,线/面,散点图,饼图和地理地图)构建绘图交互式关键绩效指标(KPI)仪表板,并使用各种数据源。差异已经转移到平台如何支持增强分析。

  在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等发布的《商业智能(BI)白皮书2.0》中,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最紧迫的功能技术需求仍然是数据可视化、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分析等,而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查询、语音生成等增强分析技术则排在最后几位。

  企业的数据准备、数据治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节奏,包括在BI选型时也会更审慎,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产BI产品也逐渐成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