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中国地质大学联手曙光部署“云计算”

    服务器硬件控制单元集成了IPMI2.0、KVM over IP、虚拟媒体、散热控制以及电源管理等功能,能够对服务器节点实现硬件级别的全面资源管理。服务器硬件控制单元完全独立于操作系统,通过RJ45端口接入千兆管理网络,配合Gridview管理软件实现对全部硬件资源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大规模视频切换系统基于SKVM over IP技术,支持本地视频维护以及基于网络的远程诊断,并具备极强的扩展能力,是目前业界作为领先的视频管理解决方案。

    除了安全性能,在散热设计上为了满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超高密的系统散热要求,服务器内部设计了多处专用散热通道,每个通道保障不同部件的散热。通过独立散热通道,对部分发热量的部件形成隔离空间,强制形成前后空气对流,避免对周围部件的散热影响。整个系统风扇采用冗余结构设计、能快速识别并能快速更换损坏风扇,有效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良好运行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院采用92台刀片式服务器CB65-F作为计算节点,峰值性能达到8.87Tflops。

    CB65-F是曙光公司最新研发的新一代刀片式服务器产品,并专为HPC进行优化设计,单节点linpack效率超过80%。其在国内拥有大量部署,如下图所示为CB65-F的系统结构图,两颗处理器通过AMD Hypertransport总线直接实现互联,互联带宽高达8GB/s。每个处理器通过集成的内存控制器访问四通道内存系统。南桥芯片基于高性能的HT2100,实现2个高速PCIEx8和2个千兆以太网扩展。

    除上述硬件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院选用曙光8-way 64位服务器A950系统作为胖计算节点。共采用2台曙光8-way A950服务器、16颗AMD 64位2.5GHz shanghai CPU构建胖计算节点,提供640G flops的主频峰值计算能力。曙光A950的优势在于CPU以及内存的扩展能力,系统支持最多达32个CPU的并行编程,并行支持所有的编程模式(共享变量和消息传递),具有极高的编程可移植性。同时系统64位和32位的全方位的支持使得其再开发和使用高性能计算机软件更加容易,可移植性更强。8P系统中采用交叉互联架构实现相距最远的两颗处理器之间最大hops数由直连架构4跳减为3跳,由此大大降低了CPU访存时延:

    中国地质大学为了测试运行环境,对运行大型机的机房环境及设备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院表示:学院云计算平台的建立,对我国地质勘探等研究领域的贡献不可估量。感谢曙光高性能计算在地质研究领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正是出色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的结合,帮助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云计算平台的搭建与实际应用的需求。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