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微软与虚拟化的故事

第三章 谁将在虚拟世界称雄

 

  现在,要说清楚微软是做什么的真不容易,也许只能概括为:信息技术(IT)。在IT领域,微软一到,竞争对手常常能感觉到一股巨大的杀伤力(当然,谷歌除外)。微软说要做操作系统,IBM倒下了;微软说要做浏览器,网景倒下了;微软要做开发工具,Borland倒下了……“沉睡的猛兽已经清醒。”IDC研究主管StephenElliot这样形容微软对虚拟世界的介入。这一次,微软能否获胜?

巨头的底气

  在虚拟化领域,微软其实早有动作。从与人合作,到推出成型产品,步子非常平稳。

  微软在业内拥有的良好用户基础,这使其不论是行业应用案例推广,还是跨平台兼容都有更大优势。2008年二季度IDC统计报告显示,微软的WindowsServer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34.2%,把只占据12%份额的Linux远远甩在身后。这意味着,至少34.2%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就是微软虚拟化潜在的优势地盘。而微软与VMware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虚拟化,而后者是独立于任何操作系统之外的技术产品。

  在微软正式进入虚拟化领域之前,市场份额基本被VMware公司占据。据IDC公司统计,VMware公司在虚拟化市场上的份额大约在85%到90%之间。

  2008年,微软正式推出专业虚拟化工具Hyper-V,提供从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到展现层虚拟化的完备产品线,其全面出击的虚拟化战略由此浮出水面。

  梁念坚对此颇为自信,“以Hyper-V为平台的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是微软在虚拟化市场最大的优势。”业界普遍认为,在微软虚拟化家族中,突破性的Hyper-V技术可让微软拥有充足的底气。

  据张亚勤介绍,目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上海团队在做虚拟化方面的研发,也做优异产品Hyper-V。在虚拟化市场,微软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因为许多公司在使用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服务器。

  微软有其独具的优势——虚拟化产品占用磁盘空间很小!事实上,Hyper-V是一个仅有300多K的“瘦身”小程序,而VMware的ESXServer容量有2GB之大,占用磁盘空间最小的ESXi也有32MB。

  在功能上,微软的Hyper-V产品主要是用于连接硬件和虚拟机之间的“很薄的中间层”,无需经过多层转换。因源代码极少,代码执行时发生错误的概率被大大降低,且Hyper-V中不包含任何第三方驱动,精简干练,可以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虚拟机系统性能更接近真实的操作系统性能。

  不仅如此,Hyper-VR2更增加了实时迁移特性,这使得VMware之前的王牌价值迅速缩水,而且,Hyper-VR2在网络性能和虚拟机密度方面都有所改进,这起码让微软虚拟化产品站在与VMware相同的高度。

  巨头终究是巨头,有强大技术实力做后盾,微软似乎根本不必为“后来者”身份烦恼。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当微软在2008年发布自己最新的虚拟化产品时,VMware公司的股价立即下滑了15%。

  据CNN报道,微软公司近日宣布Hyper-V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增长,Hyper-V用户已经遍及所有规模的企业。

改写竞争格局

  现在,你很难描述接下来将有一场怎样的竞争。一方是充当着虚拟化市场老大已经有些日子的软件厂商VMware,它拥有19亿美元的年收入;另一方,是刚杀进来不久的软件巨头微软,年收入高达600亿美元。

  在虚拟化领域,VMware面对微软并无惧色;微软也注意到了这只领头羊,但似乎未打算视其为最主要对手(去年,微软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服务器和工具业务方面,Citrix是其主要竞争对手,其虚拟化产品对微软构成了威胁。该报告是微软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提交的)。在微软看来,VMware不具备和微软抗衡的实力,VMware的确在虚拟化技术和产品上领先,但这也许只是暂时的。

  在上个月召开的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WPC)上,有参会者表示,微软的Hyper-VR2较之以往又有了突破性飞跃。微软合作伙伴BrightPlanIT首席执行官Alan表示:“最终他们将能够与VMware齐头并进。”有VMware合作伙伴认为,微软打败VMware的真正机会是在中小企业市场,这个市场常有人抱怨VMware产品太贵。微软的支持者却不认为微软只能在中小企业用户那里取得成功。在他们看来,Hyper-VR2支持256个内核的特点对企业用户有很大吸引力。

  在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甚稳定、IT支出和资源比原来更为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希望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和更高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来降低部署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成本,即把Linux和Windows在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上实现整合,以降低其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并尽可能降低成本。

  基于此,2009年7月20日,微软宣布面向Linux内核社区发布了20,000行的设备驱动程序代码。这些包括三个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代码可供Linux社区和客户使用,支持任何Linux操作系统版本在微软Hyper-VServer2008或者WindowsServer2008R2Hyper-V上进行虚拟化,并明显提高性能。这一举措对于满足客户对异构的需求,对于推进行业发展,还是对微软在虚拟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突破性意义。

  毫无疑问,随着微软的加入,虚拟化市场竞争格局将被重新改写。

前景看好

  不过,这一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还没有哪种技术是不存在潜在缺陷甚至陷阱的。有关管理、安全、ROI和能源利用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虚拟化部署出现错误。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想实施一个项目,有时候关键是人而不是技术。

  “当你要处理虚拟化项目时,企业领导层最难对付。”业内专家认为,“企业中经常有一批死抱着服务器不放的管理者,他们根本不想放弃已经用惯了的物理服务器,即便他们从虚拟化中得到了好处也依然故我。”

  这样的说法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戴尔中国大中华区咨询服务部IT解决方案经理田丁向本刊记者透露,戴尔在帮助客户实施虚拟化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中小企业在实施虚拟化项目时,对价格很敏感。如果虚拟化解决方案产品本身的费用很高,客户就会望而却步。

  而英特尔中国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事业部、售前及合作伙伴支持部中国大区经理梁岩认为,现在很多客户对虚拟化技术感兴趣,但对如何实现并不是特别了解,要让客户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一些企业在实施时,都希望有一个简单易用的虚拟化产品,在安装之后的使用和维护方面都比较容易,但目前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客户在选择虚拟化技术的时候,还需要选择产品背后的技术支持。需要提前制定好长远的计划,计划好如何部署,部署后如何用。否则即使部署了虚拟化技术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

  虽然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说虚拟化将就此止步。田丁对虚拟化技术的前景很看好:“虚拟化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不管企业愿意不愿意实施虚拟化,包括硬件厂商、软件厂商,在今后硬件和软件发展中肯定是沿着这个趋势去演进的。再过三到五年,整个产业环境可能都变成虚拟化的环境了。”

  对此,梁岩也抱着相同看法。“近两年,虚拟化技术的商业化推进很快,尤其是随着微软在虚拟化领域的全方位动作,估计明年虚拟化技术将会有更大面积的应用。”梁岩说,“虚拟化的下一步将更加关注动态资源的调配和应用方面的交互,因为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而且各家管各家,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不够。微软前一段时间向Linux内核社区发布20,000行设备驱动程序代码的举措将有效地改进这一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化必将成为行业的主流。”

  现在,英特尔和微软公司正为客户打造一个整体的虚拟化应用解决方案,为企业用户提供实施虚拟化的优异平台。目前,英特尔与微软已投入巨资来优化、测试、验证和支持组合解决方案,希望为当前复杂的服务器环境带来较高级别的性能、互操作性和可靠性。通过双方合作打造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将多个微软和第三方操作系统(OS)及应用堆栈整合到基于强大的64位多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上,并使用常见的管理工具来加速产品供应和简化工作负载管理。

  据了解,在虚拟化领域,微软和英特尔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它们的虚拟化技术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已经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成熟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已经在提高测试与开发基础设施中的硬件利用率,延长应用生命周期以及实现高可用性和灾难性恢复等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全球数以万计的业务应用正在大范围使用该技术。

  看来,微软在虚拟化领域已经做好了准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