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挑战
就目前来看,小规模的渲染云无论技术还是应用环境都比较成熟,因此,浪潮将先从区域性的渲染云开始做起,最后逐步把全国各个基地和企业的渲染云整合为统一的全国性的渲染云平台。
▲韩天宇在向媒体介绍浪潮渲染云方案
“区域渲染云的计算能力规模一般在100-400个节点之间,这些区域云就好比一个个中等规模的水电站,下一步可以考虑把多个水电站组成电网,将计算资源当成服务统一提供给全国性用户。”刘军谈到。
不过,动漫产业作为一项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文化产业,其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动漫制作企业和IT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因此,渲染云的建设、运营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是网络带宽问题。由于渲染涉及到的文件往往容量很大,动辄几十、几百个GB,如果完全通过网络来传输这些数据,我国现在的网络带宽和南北互通问题会是一大限制。对此,刘军表示,目前的渲染云还主要是针对某个区域,比如某个园区或某个城市,比较而言带宽问题不大,而且他认为未来中国的网络带宽增长会很快。
二是运营机制问题。虽然在技术方案上已经具备建设渲染云中心的条件,但关键在于未来的运营,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让最终用户信任和接受这种Web自助服务的方式?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体验?如何方便用户提交素材和拿到作品?如何保证计费合理?等等。
三是数据安全问题。在实现全Web化操作之后,如何保障网上数据安全呢?对此,刘军谈到,浪潮“云海OS”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分级权限管理”,即不同级别的用户看到的资源和存取的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浪潮还在研发一项新的技术,即对于敏感数据,只有专门的钥匙才能打开,即便是云计算中心的超级管理员也看不到数据。其实,如前所述,在目前的手工模式下,知识产权安全风险的隐患更大。
四是硬件之外的“功夫”。刘军也指出,跟美国相比,中国动漫产业的差距并不在于设备方面,产业发展需要IT、动漫创意与设计等多方共同努力,“并不是说有了足够多的机器就可以做出象《阿凡达》一样的大片,因为《阿凡达》的创作团队花了几年的时间专门做渲染引擎和插件,在软件算法上进行调整,最后才做出《阿凡达》专用的渲染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