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近日,微软宣布在线服务部门负责研究开发的高级副总裁Satya Nadella将取代Bob Muglia,担任服务器和工具部门总裁。Nadella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技术领导人,他为微软重返搜索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值得一提的是,在担任必应(Bing)产品主管之前,他曾掌管微软商业解决方案部门,该部门包括企业软件。
此外,微软还宣布,另一名高管Amitabh Srivastavam离开服务器和工具部门,他是Windows Azure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之一。Srivastavam是Azure的技术主管,为开发非常可靠的平台即服务(PaaS)解决方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媒体猜测,Muglia的离开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在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缺乏创收的后劲,二是微软凭借Azure进军PaaS市场,重心向云计算转移。我们认为,批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缺乏创收的后劲这不无道理;但是将矛头对准Azure却有点失实,因为PaaS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向云计算转移是个大问题,但我们认为有一个更重大、更紧迫的战略问题需要微软去解决,这个问题涉及整体的商业应用软件和基础架构产品战略。
尽管领导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发现微软的服务器和工具部门需要调整总体战略。我们认为,问题是不仅仅需要针对私有云计算和公共云计算重新定位。应用软件和基础架构市场正日益融合成为集成的解决方案套件;面对这样的现状,微软需要定位。随着内部部署型软件向云计算转移,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只会变得更普遍。
我们认为,软件方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表明了应用软件在驱动基础架构。要是基础架构上没有应用软件,那么平台供应商要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至于这个市场是消费者、小公司、政府还是《财富》500强的市场,那并不重要。我们认为微软有实力为Windows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畅销的Office办公套件。
在我们看来,苹果在手机市场大获成功,主要与这个简单事实有关:它在音乐方面拥有一款杀手级应用软件;现在每个开发人员都在针对iOS进行开发。在我们看来,甲骨文能够迅速称霸企业软件行业,那是由于这家名副其实的企业级商业应用软件开发商能够充分利用其研发能力强、规模庞大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团队。
连Salesforce.com也是在其备受欢迎的销售队伍自动化应用软件得到足够的用户数量后,才得以启动其平台战略。SAP公司似乎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收购了Sybase,并且推出了自己的内部开发的数据仓库设备:Hana。
最后,IBM是唯一没有直接涉足应用软件市场的大厂商,不过我们认为那主要是IBM的宣传策略。IBM公司没有让其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软件参与传统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的竞争,而是与那些开发商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全球服务实施能力。值得一提的是,IBM的整套产品系列通过收购从许多方面来看酷似应用软件的产品,不断演变。IBM先后收购了文档管理领域的FileNet、商业智能领域的Cognos、预测分析领域的SPSS以及在线营销和客户分析领域的多家出色的小型专业公司。换句话说,我们认为,IBM正在添加类似应用软件的功能,以便提供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并辅以其在垂直行业的服务专长。
我们发现,微软的商业应用软件战略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首先,所谓的微软Dynamics其实是由被微软收购的Great Plains、Navision、Axapta和Solomon等公司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拼凑而成的,是个大杂烩。尽管微软Dynamics产品有30多万个客户,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它的市场份额会被拥有功能更全面的SaaS解决方案的其他开发商(如NetSuite)抢去。
NetSuite的主要差异化优势之一就是,它提供了一款无缝的、整体的、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而即使借助微软Dynamics产品系列,还是很难把财务、CRM和电子商务等几个部分集成起来。微软早在2007年就放弃了“绿色计划”(Project Green);多年来在这个市场其实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微软表示自己在云计算方面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但它并不完全清楚应用软件如何适应这项计划。
接下来在商业智能方面,微软公司拥有很好的产品:SQL Server和SharePoint;不过在我们看来,它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其庞大的资源。我们认为,商业智能在整个计划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只是服务器产品的一个附件。Gartner公司最近将微软列入商业智能领导者象限,证实微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功能强大、价格合理的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微软对于更广泛的信息管理领域应有着更全面、更有远见的视角。
我们认为,IBM定义的“智慧地球”、在预测分析和数据设备等领域的大笔投入、甚至Watson项目,无不有力地表明了它在领导市场,而不是跟随市场。在我们看来,没有哪一家公司拥有Excel这样普遍的产品,也没有哪一家公司像微软那样有潜力重塑客户分析市场。
回想一下:微软在2006年收购ProClarity,此举曾轰动一时。那时候,ProClarity提供一种简单的、可改写的界面,让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SQL Server中复杂的商业智能功能。这个产品是一款瘦客户机分析和报告工具,专门作为SQL Server的附件而设计。如今,微软把SQL Server、Office 2010和SharePoint组合起来,作为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来销售。ProClarity在2007年变成了微软的Performance Point Server,并在2010年最终成为了SharePoint Server的一部分。
从那桩收购案以后,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软似乎满足于在传统的业务领域里面耕耘。我们倒是鼓励服务器和工具部门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想一想这个行业。
首先,我们认为微软需要向预测分析领域的更高端进军,让数据智能普遍出现在所有应用软件中。其次,我们认为商业智能产品应该都能够充分利用SQL Azure,既能适应内部部署的场景,又能适应基于云的场景。在Azure Marketplace里面,我们确实很喜欢DataMarket采取的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策略。这是为重新定义这个领域而迈出的一个正确步骤,它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从服务器和工具部门分出商业应用软件部门不是最理想的;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设立这样的部门无关重要,因为客户往往是一起购买这些产品的。商业应用软件与Office一起隐藏在微软商业部门中,与服务器和工具部门的发展似乎关系不大。我们的观点是,微软需要做出决定:自己要不要从事应用软件领域。眼下,微软似乎在小心翼翼地试水;我们认为它要么一头扎入,要么干脆退出。我们认为,这种模棱两可的立场把它与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关系搞复杂了。
Salesforce.com通过AppExchange建立起来的优势之一是,它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有众多配套的小众应用软件,很容易与Salesforce.com的产品系列进行集成。微软还没有为其合作伙伴建立起这样一条明显的分销渠道。
我们认为,微软应立场明确地重新致力于商业应用软件。它既没有正儿八经地参与市场,也没有尽量发挥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生态系统的优势。我们认为,微软可以为中小企业客户制定一项清晰的应用软件计划,把超大企业领域扔给老牌厂商。我们认为,微软Azure和服务器平台基础上的商业智能和分析产品是天生能够吸引大大小小客户的产品。
微软为云计算重新定位其产品显然是解决办法之一,但它没有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到底卖什么产品给客户,如何卖产品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