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上海报道】2011年6月15日,由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沪港双城共建云计算平台研讨会在上海创智天地广场隆重召开。此次活动是香港数码推动香港信息技术发展并积极加强沪港合作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此次研讨会上,香港数码港还与宽带资本签署云计算技术与服务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强沪港两地云计算平台建设。
▲基地+基金将是最常见的投资
香港数码港是香港一个云集科技与数码内容业务租户的创意数码社区。此次由香港数码港发起的旨在共同探讨研究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沪港双城共建云计算平台研讨会获得上海创智天地、香港电脑学会、云海产业联盟及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等单位支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上海市软件促进中心徐宜领部长做《全力构建云计算产业链——务实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主题演讲,香港电脑学会会长及惠普亚太区(香港)有限公司顾问刘嘉敏工程师太平绅士做《资讯香港——发展高端数据中心与云》、香港电脑学会社会事务总监及EMC电脑系统(远东)有限公司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梁成绾先生做《云计算——》香港信息科技危或机》,分别从上海、香港本地出发,围绕对云计算的看法、目标、趋势、计划等角度阐述了云计算对于当地的重要以及当地适合的云计算项目。
▲研讨会现场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参与云计算平台建设,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政府代表和投资方代表介绍了一些相关政策。身为地主的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结合创智天地这一知识型社区、高科技孵化基地谈如何《共建云计算创新生态系统》,介绍了园区对关注云计算相关研发企业的各种扶持方法。作为一家举足轻重的投资方,宽带资本技术总监张福波博士以《城市之云——普惠云》为题,畅谈作为资本运营方对于云计算的关注和投入。演讲中谈到,基地+基金将是宽带资本对关注云计算企业最常见的投资。
▲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
▲宽带资本技术总监张福波博士
此外,研讨会上,还有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宋耀光博士做《华云计划——云计算助力信息系统能级提升》的技术讲座。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嘉宾们
在此次研讨会上,两地精英通过演讲和互动问答方式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擦出智慧的火花,对互联网革新以及“云平台”的搭建等专题内容发表新颖想法。主办方表示,这些将会更好的推动未来大中华区对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引领更多的企业进行云计算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林向阳与宽带资本技术总监张福波签署云计算技术与服务合作备忘录
作为研讨会的重头戏之一,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林向阳还与宽带资本技术总监张福波签署云计算技术与服务合作备忘录。自香港数码港与上海创智天地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以来,引领了沪港两地信息及通讯科技产业的更多紧密合作。此次与中国云基地计划的母公司China Cloud Tech Limited (CCT)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在云计算技术及服务方面作出合作,进一步加强研发与专业人才交流、科技发展及商业化、教育及培训工作、以及促进中小企在科技与商业上的合作,实现两地信息产业的合作共赢。双方认为,这项合作对推进大中华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采访现场,从左到右:陈永明、张福波、林向阳、杨苓(女)
在会后的采访中,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林向阳与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共同表示,这次合作对于上海中小企业借助香港向世界发展与香港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是有力帮助,双方都将充分发挥在当地的信息、沟通、政策等软优势,帮助另一方企业在当地顺利发展。
▲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林向阳
林向阳认为:“推动香港作为亚太区的信息及通讯科技贸易及协作中心是我们的使命,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专注培育业界的新成立企业及企业家,并推动协作以集中资源及缔造商机。此次在云计算的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沪港科技商务合作又迈入新的阶段。”
因故未能与会的中国云基地及CCT董事长田溯宁也透过他人传达他的愿景:“希望借助本次与香港数码港的合作,实现双方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及资源共享,让云基地成为大中华云计算步入快速应用发展期的领军人。”
2011年6月15日,由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沪港双城共建云计算平台研讨会在上海创智天地广场召开。此次活动是香港数码推动香港信息技术发展并积极加强沪港合作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会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向阳、上海创智天地项目总监陈永明、China Cloud Tech Limited首席技术总监张福波、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总经理杨苓接受了媒体采访。
▲采访现场,从左到右:陈永明、张福波、林向阳、杨苓(女)
媒体:此次合作,可以说本质就是资源共享,可否请林总介绍下香港数码港在香港,在云计算这个领的主要发展情况?在这个合作中,数码港主要扮演什么的角色?
林向阳:香港数码港一直竭力推动支持香港科学发展。云计算是支持科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支持又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培育,包括培育企业,培育人才。一个是交流,因为香港是拥有700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和不同地方交流,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由于科技带来许多“数字鸿沟”,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推广、交流和走出去处于弱势,需要香港数码港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带着他们走出去,让不同的层次、地区认同他们,因此会有与上海的交流合作。今天和创智天地、杨浦区及云基地合作主要就是基于上述方面考量。
媒体:这次双方合作是共建云计算平台,请问共建这一词该如何理解?
林向阳/张福波:不管是体制、文化还是语言习惯,大陆和香港差别很大,任何一方到另外一方创业都很困难。这次共建云计算平台式希望能建立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融合的平台,经过这个平台后,彼此能适应对方环境,进入对方市场时能看不出太大差异,这就是共建和核心含义。
媒体:此次签署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合作备忘录涉及哪些合作项目?在云计算方面有什么偏重?
林向阳:今年4月,数码港就与宽带资本有一个合作协议,包含不同层面的合作。比如数码港会在创智天地设立办事处,作为上海与香港两个科技园区和技术方面的沟通桥梁。这次合作,更多的是偏向于互相帮助。数码港可以引见香港的企业在上海落地,拓展国内市场。数码港也可以帮助国内科技企业通过香港,冲出中国走向世界。香港在法律、服务等方面有很多国际化的优势,可以通过办事处介绍给国内企业。这是重中之重。
我们今天和云计算基地谈到很多合作方向,有大略,也有细节。我认为,“中国云”发展得很快,杨浦政府也非常支持,往后这个发展会很快。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云基地一起去探讨如何将香港的相关科技企业引进来,参与中国这个大平台的发展。
媒体:云计算创新基地将如何进一步落实这次合作协议?
杨苓:我们会分步走,首先是帮助香港数码港在云计算创新基地设立的办事处,协助香港公司能软着陆到大陆。其次是进行优势整合,将上海网络资源与香港的网络资源结合起来,服务从香港进入上海发展的企业。同时这个合作也包含如何将上海企业带到香港发展。在未来,我们真正合作的具体内容主要还是跟着企业的需求来进行,我们觉得云计算企业需求方面,无论香港还是上海其实是有共性的,无非就是希望争取更大的市场,能够有很好的人才培养环境,然后有一个比较好的办公场所,在这一方面我们两方联手,等于是一个贴身服务,能够近距离给这些企业,按照他们需要来提供,所以我们会不断深化后面的合作内容。
媒体:您觉得云计算创新基地有没有需要向香港数码港学习的部分?
杨苓:杨浦区的副区长之前曾带队考察过香港数码港。通过考察,我们认为两家园区产业接近,资源同样丰富。但相对来说,数码港在数码科技,在设施,包括软件平台方面,其实要比我们更加先进,国际推广方面,我们数码港给我们的服务平台更完备。所以,我们希望上海企业可能也可以借用数码港的平台。
媒体:此次共建云计算平台项目会不会对香港企业到创智天地落户有更加好的扶植政策?比如补贴、优惠等措施。
林向阳/杨苓:以前企业落户时首先考虑租金有没有优惠,政策有没有优惠,其实真正意义上可以获得实惠的是公共服务的环境。像创智天地,办公楼能在上海大学集聚区建设,让企业获得大学老师学生支持的时候,成本更低。比如创智天地跟香港数码港紧密型合作,可以帮到上海企业可以更低的成本接触到香港的合作伙伴,也可以让香港的企业用他吃饭的时间,或者开会的时间就获得了中国合作伙伴或者是市场机会,正是这些看不到的降低成本,这才是我们共建服务平台的目的,我们希望多投入做一些软的共性的服务,而不是直接给到某一家公司有一些什么补贴。香港数码港落户的香港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初来国内会感到很彷徨,不知道如何落地、发展,如果拥有云计算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帮助,比如人脉、信息,让原先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熟悉的过程缩短到几天,这是最大的优惠。当然,这个平台建立后,至少会优先考虑香港云计算企业落户,让大家互通信息,互通有无,然后往成功的方向走得更远。一句话说,企业其实也不需要特殊优惠,只要有舒服熟悉的环境落地,让企业可以平安地能赚钱就可以了。
媒体:现在双方的合作是否已经有一定进展,可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陈永明:现在已经有五六个香港数码港的中小企业在创智天地云计算创新基地落户,有一家关注环保云,一家关注印刷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正在洽谈。除了企业落户外,还有一些其他交流合作,如今年暑假有香港的学生将来上海实习,了解国内云计算方面的情况,我们已经帮助他们落实了实习单位。
媒体:除了此次合作备忘录外,香港数码港还会考虑增加其他国内合作伙伴吗?
林向阳:今天在座的包括宽带资本、云计算创新基地,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单位。目前杨浦的创智天地是我们很重要的项目,希望可以在杨浦看到很好的成果,香港数码港这里有很多项目可以与创智天地以及国内其他地方合作。
媒体:宽带资本也是此次合作的参与方,请问宽带资本是如何扶植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平台方面的发展?
张福波:宽带资本在此次合作计划之前就开始对云计算平台的投入。主要是以基地+基金的形式投入。在北京这个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北京的基地从去年刚刚开始成立到现在,人员已经快速增加到七八百人。
媒体:云计算平台是此次合作的重点,为什么会选择云计算作为重点呢?云计算现在也是上海新兴产业规划中的一个,这个规划对上海云计算产业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对企业来说需要政府怎么样的扶持和帮助?
杨苓: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建云计算平台。今天与会的听众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领域,但目标和我们一致。就是帮助企业在云计算方面发展,并且让上海云计算产业上成为中国领先的地区。这是我们共建平台一个主要的目的。云计算是社会的变革,不是一个企业在做云计算,无论是一个产品或者是一个解决方案的出台,可能都需要多家企业来,以组团式去实施这个方案,所以更加需要形成创新的联盟和产业联盟,无论是香港数码港还是我们,还是宽带资本,其实一直都在研究园区所提供的服务,或者说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我们现在有一个共识,基金加基地的模式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云计算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需要有巨额投资的,创业者并没有充沛的资金,如果完全由政府投资的话,投资效率有问题,所以云计算创新基地里面非常强调通过社会的资金,通过专业的像宽带资本这样的产业基金,来支持到云计算核心产品的研发,所以我觉得这种模式其实是代表了我们中国现在对于云计算的战略新兴产业支持的创新模式。而有一个基地的话,可以把上下游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到一个楼一个园区里面来,有利于加强合作。
云计算是技术的创新,背后可能会带来很多关联产业的机会。上海市委市政府现在探讨云计算产业发展计划的时候,已经把云计算产业本身和上海的数据服务业,两个产业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规划和思考,这一个产业的兴起的话是离不开云计算平台做基础性支撑作用。
关于政府,有三个概念性问题。首先,中国的人口比较多,中国数据量某种意义上说比全世界某一个过程都大,本来中国市场需求就比较大,我们技术起步并不晚,为什么不在这个环节当中能够形成中国的标准,形成中国的核心企业?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是一个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我觉得这是政府在积极关注和推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一个动因。其次,政府也越来越务实,政府也在区分怎么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这个政府起到政策引导和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这两方面要取得平衡,我们会非常关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对于产业本身内在投资愿望和支持的愿望,政府主要是增加社会舆论的环境,你要在舆论上面进行引导,让大家知道云计算其实是可以节约全社会资源,其实是可以降低成本,是一种比较集约化的运作方式。第三,政府到底怎么来引导?我们认为是应该集中在鼓励使用,鼓励应用方面。现在如果完全要靠企业有成熟的产生,企业有大力度的投资,那边市场的需求 永远都会存在先有鸡还是现有蛋的问题,上海市政府和杨浦区政府,今年考虑最多的,明年会真正实践,就是政府怎么样用补贴方式鼓励到中小企业怎么去使用云计算的产品和服务,家庭怎么来使用,包括医疗卫生系统,教育系统怎么来采用新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