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 频道

华为云在港口“种下一朵云” 为数字强港建设按下加速键

“啊,真香”

你知道吗,火龙果、榴莲、菠萝蜜、芒果、香蕉、山竹、椰青、莲雾、红毛丹…琳琅满目的热带水果,也许正是从泰国、越南、马来等东南亚国家经广西进入国内的。

在港口数字化转型的护航下,“新鲜”可以更高效地“速递”,让东南亚的水果成为中国老百姓舌尖上的美味,让大西北的牛羊肉飘香东南亚。

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十大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榜单中,联接东盟和中国西部腹地的北部湾港集团,同比增速排名优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打造综合性港口集团”的目标,北部湾港集团正在快马加鞭。

为了加速货物流转,支撑港口、物流、工贸、投资、金融、船闸、建设开发、能源等多个业务板块的飞速增长,“数字强港”无疑是个关键的突破口。2019年起,北部湾港集团联合华为云团队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

北部湾港集团
 

在26个业务系统和2000多个流程里,建立数字化转型的经纬与方向
 

薄弱、差距大、落地难。

这是2019年,数字化转型启动之初,北部湾港集团梳理出的一些关键词。

在“港、工、贸、物流” 一体化、庞大多元的业务板块下,北部湾港集团的数字化建设注定是一项系统性、革命性的工程。无数的“关节”都需要被打通。

北部湾港集团携手华为云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和数字化转型路径规划。北部湾港集团信息部高级主管蒙辉称:“整个数字化转型方案贯穿26个系统、2000多个流程,治理1000多张表,梳理了2万多个字段的数据,这几乎涉及到我们想看到的每个场景。”

在充分的准备下,北部湾港集团以全面上公有云的方式、在“立而不破”的基础上开启了数字化转型。双方携手规划了数字化发展蓝图、数据治理框架和运营场景,建设并落地了业务底座“全球数字化供应网络”和运营底座“OCC数字化运营平台”,打通港口、物流、工业及各方生态伙伴数据,支撑全球供应网络的数字化和过程可视化,提升集装箱业务“端到端”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北部湾港集团探索出了一条“平台+运营”的转型路径,让经验汇聚沉淀在平台,让数据驱动持续运营,为实现全面数字化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云上,技术和经验可以“拿来即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在‘港口数字化’这一概念提出之初就做了尝试,但是北部湾港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没有行业参考”,北部湾港集团信息部总经理李正龙介绍。

没有港口同行的参考,不代表没有其他行业的数字化探索经验。在集团管控、多业务系统支持、复杂流程问题上,北部湾港集团与华为有着无数的共鸣。而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了30多年的华为,把这些经验和技术都放在了云上,让一切皆服务释放数字生产力

应用在北部湾港集团OCC数字化运营平台中的云服务和经验能力包括:

· 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与实践经验,及积累的多业态数据资产,如沉淀在数据治理生产线DataArts上的模型、指标、主题库等,可供北部湾港集团直接调用。

· 华为云将智能湖仓、云原生等技术能力开放出来,北部湾港集团可以基于华为云DevCloud开发云中的数据治理生产线DataArts、软件开发生产线CodeArts等加速实现应用现代化,并借助Astro低代码平台快速落地上百个看板界面。

· 华为云在全球构建了统一架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KooVerse,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企业无需自建数据中心,也不必投资通用IT技术,一键即可获取华为云服务。此举可以把技术人员从重复繁琐的资源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帮助聚焦业务创新。

· 开放灵活的架构和丰富的生态能力,包括普元数据资产工具、帆软BI分析工具等。

借助OCC数字化运营平台,一方面,北部湾港集团将业务对象、业务流程、规则数字化,确定规则自动化,不确定规则智能化,支撑业务协同运营与决策;另一方面,持续将港口、物流、钢铁制造数据逻辑、业务流程经验沉淀在平台上,支撑业务迭代优化,加速应用现代化
 

组织和文化转型,把数字化植入到脑子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营组织和能力建设也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梁茜原为北部湾港集团物流板块的一名业务员,主要负责内外贸的订单跟踪工作。2020年9月起进入OCC数字化运营中心,支撑物流板块的数字化运营工作。

在她看来,这场身份的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非技术专业人员转变成懂代码、做看板、能够进行数据分析的数字化人才,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原本要处理一个多小时甚至几天的表格,现在,只要打开系统就能看到。”

为了让数字化根植到业务上,北部湾港集团主动进行了文化、意识、组织、人才的转型,构建业务与IT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组织,结合华为云定期提供的经验布道、数字化转型大讲堂,进一步构建数字化人才和运营能力。

“要做好数字化,首先我们得把数字化转型理念,植入到自己的脑子里。”这是梁茜在这场转变中最深刻的体会。今天的北部湾港集团,正朝着一个在人员观念、组织观念上全面数字化的方向加速成长。

OCC数字化运营平台
 

三分建设七分运营,从“骑自行车”到开上“智能汽车”
 

系统上线后,如何运营才能让数字化落到实处、让集团和业务板块上下都能受益?北部湾港集团数字化运营中心,也遇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短暂迷茫期。

迷茫过后的蒙辉意识到:“数字化没有标准答案,认定有价值的事情,坚定方向往下做就好了。”

他形象地举例道:“北部湾港集团的OCC,就是一个‘五星级的厨房’。运营人员是厨师,管理者是食客,数据是食材,业务工作人员是提供食材的人。运营团队首先要给管理者炒菜,不同层级和板块负责人的需求是不同的,‘高档菜’‘家常菜’都要能炒。同时,作为一个好厨师,必须有所要求。第一个要求是干净整洁,维系着厨房的稳定运行。其次对‘食材’也是有要求的:我缺了什么食材,相关部门要补,什么食材质量不达标,我要去盯。”

在“北粮南运”的主战场上,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西部陆海新通道承担着粮食运输的重任。今年1月起,在粮食项目上,数字化运营中心量身打造了物流看板方案,进行业务运营落地探索,奉上了它的第一场“筵席”。

运载着2万吨进口大豆的“星尘”轮

“三个自动”,是OCC数字化运营平台为项目奉上的“大菜”:

· 平台自动追踪,将铁路、码头、公路数据统一汇聚,统一存储,集中计算,集中管控和统一实时共享,以集装箱为维度实现物流全流程自动跟踪。以前的电话、微信、网站等轮番上阵追踪方式变成了平台自动化,货物从哪来、在哪儿、到哪去一目了然。

· 业务自动监测预警,平台通过自动对集装箱运输中的各环节进行周期性校对,包含空箱需求、船舶装卸、班列装车、班列在途等环节,自动识别异常集装箱并做出预警,让运营人员有针对地进行疏堵。

· 智慧运营自动统计,平台将每日灌箱作业情况、灌箱发运量、客户分类等重要数据和信息经过数字化、标准化处理,解决了跨越多业务系统的障碍,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并存储于共享库中供各部门使用,不仅解放人力,更通过高级认知分析工具为决策提供支撑。

“在数字化转型之前,我们就好像‘骑自行车’的人;今天,我们开上了‘智能汽车 ’,行驶在加速发展的路上。”蒙辉说。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为业务打开了更多的可能,“后续,我们会继续考虑如何去满足业务场景和需求,拿新的场景,去触发业务的新变革。”北部湾港集团信息部副总经理吴海斌说。

数字化运营已帮助北部湾港集团整体缩短13%的集装箱在港流转周期。北部湾港集团还将持续探索业务落地,面向业务场景诉求,基于数字平台统一数据接入能力、开放服务、数据治理等能力,集成生态数据、作业现场数据,沉淀运营经验,向经营分析、新材料、港行闸延伸应用。
 

种一朵云在港口,激浊扬清,向海、向上、向未来
 

一个港口的数字变革,也牵动着与千万家庭、无数产业。譬如北部湾港的水果精品航线,联接了东南亚市场,成都的居民可以买到更新鲜的泰国榴莲;而新加坡居民的餐桌上出现了更多的重庆血橙。再比如,工业矿物原料石英砂通过北部湾港集团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海铁联运,为川渝地区的制造企业加足马力。

2019年,北部湾港集团和华为云携手在港口“种下了一朵云”;而今,这方西南第一大港口,已有了不同的生态:当数据繁杂,“海”面浑浊,“数智化”带来升腾的清流向上而行,助推北部湾港乘着RECP的国际机遇驶向未来,迈进2025年“千万标箱”的目标。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

回忆这段经历,吴海斌说:“转型开始的时候,集团信息化主管被业务投诉不懂业务。在梳理完全业务流程节点后,我们的董事长说:整个集团没有谁比信息化主管更懂业务。”

蒙辉感慨道:“我们进入的是一个深水区,深水区的时候我们开始很难受;逐渐地,我们现在开始学会踩水了,学会滑水。我们要试一试,是不是还能游得更远。”

如何焕发港口产业和更多中国政企的新生,“数字化”和“云”也许已经给出了答案。坚持 “一切皆服务”的华为云,也将持续深耕行业数字化,共建智能世界的云底座。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