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智能化升级背景下,整个行业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服务体验不断升级过程中,车企制造者不仅引入了智能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的自动驾驶,整个电子电气架构也在朝着中央计算的方向在演进,使得汽车越来越智能,人车交互变得越来越自然。
人车交互新体验背后的技术创新
从内核层面来看,智能汽车日益凸显的智能化特性,离不开后端平台的强大支撑。在这一复杂而精密的设计体系中,芯片与操作系统是驱动各项智能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引擎。
简单理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向汽车领域渗透,智能汽车对于数据处理、图形渲染及运算能力需求急剧攀升。其中,高性能芯片为智能汽车注入了强大的计算动力,使其能够流畅运行各类高级应用,实现更加精准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自动驾驶等功能。同时,智能汽车升级只有硬件还不够,软件平台也得及时跟上,所以整车操作系统走上时代前沿。
作为引领技术创新的两大龙头企业:AMD,以高性能芯片、自适应计算芯片服务能力著称;中科创达,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创新能力。为了推动智能汽车加速发展,缩短中间技术开发环节,两家企业一直在进行深度沟通与合作,最终取得了初步成果,成功推出新一代全球舱泊一体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强强联合
“数字座舱不仅是一个人机交互的接口,也是驾乘者拥有沉浸式体验、享受舒适性的关键入口。” AMD全球副总裁唐晓蕾(Maria)表示,在汽车进入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征程中,AMD和中科创达很早就一起合作,思考如何打造舱泊一体的中央计算平台,让更多车厂感受到强大的计算能力。
前不久,两家企业正式签约,全面推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正式亮相,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方面,展示的是AMD基于CPU、GPU、FPGA提供强大的中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是AMD深耕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动作,希望通过中科创达在本地的一些服务能力,为用户带来差异化解决方案。与以往方案相比,AMD所提供的智能座舱方案还嵌入了自适应计算能力。即在高性能的x86 CPU、GPU基础上,加上自适应计算器件,能够更弹性地支持各种客户的不同应用,满足更多个性化场景需求。
为什么说数字座舱在智能汽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这要从汽车设计的发展背景来看!过去,汽车设计是微式的微控制器思维模式;而现在,一切开始向软件定义转型。其中,智能座舱,是指集成多种IT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车内一体化数字平台。说白了,汽车企业要想提供更智能的驾乘体验,只有实现软硬一体协同发展,才能解决智能座舱的高算力、数据传输难、数据安全等用户挑战。
更个性、更智能化,开启驾乘新未来
“之所以选择与AMD合作,看重的是其芯片的强大算力。” 中科创达执行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 常衡生,对AMD在产品方面的表现给与了高度评价。
在常衡生看来,与AMD合作好处有很多:一、获得更强大的GPU能力。在图形图像,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过程当中,3D HMI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能给用户带来更独特的视觉体验,而基于AMD的诸多产品,可以在清晰度、分辨率和还原方面都会有很大改善;二、快速拥抱AI技术趋势。基于在大数据、AI方面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更多AI应用场景需求;第三,可以扩大“滴水OS”操作系统的生态。有了芯片的支持,等于企业在生态合作上迈出坚实的一大步,未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差异化产品。
对于车厂来说,数字座舱可以极大地减少应用开发过程,缩短智能汽车应用上市周期。今天,汽车系统非常复杂,有太多的接口,如果用数据来说明,大概是3亿行代码左右。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呢?当年,DOS系统阶段,代码量大概是1万行;之后,进入手机阶段,安卓的代码大概是1亿多行;现在,座舱系统的代码要比过去复杂得多,未来如果把中央计算加进来,再加入大模型、自动驾驶等各种各样的技术,代码量级会上升到10亿。车厂Tier1如果从头开发这样一套系统,还要跟进新的芯片迭代发展,显然是一个重大挑战。有了AMD和中科创达联合推出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用户不仅开发速度变快,成本也会更低。
数字座舱平台给人的整体感受是,这是一个多模态的应用。舱里面除了平常的传感器之外,还有对周边的感知,包括对驾驶员的感知,有更多内容的增加。针对人们关注的人和车之间的交互问题,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实现语音交互,并且整个交互体验已经非常接近于两个自然人的沟通。
写在最后:
总结来看,本次签约仪式不仅标志着AMD与中科创达在战略层面的深度携手,更是双方共同迈向“Together We Advance_”愿景的重要里程碑。相信,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与优势互补,不仅实现硬件与软件融合的新高度,更为智能车企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体验。可以说,数字座舱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智慧结晶”,更是汽车技术领域的一大进步,推动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走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