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 频道

云已无处不在,为何安全问题依旧危机四伏?

  在云智共生时代,业务业务环境正置身于一个由复杂系统编织出来的“迷宫”,而保护这一迷宫的能力却远远滞后。说白了,现代业务环境下,为推动企业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相关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从企业安全层面来看,业务现代化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安全漏洞频发,企业却对如何防范束手无策。是时候揭开迷雾,寻找解决之道了。

  漏洞百出的云安全现状

  云安全公司Tenable的一份报告显示,74%的受访公司存在存储暴露或其他错误配置,这无疑为黑客大开方便之门。尽管安全工具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但云环境的安全性却在持续恶化。这一矛盾现象揭示了一个事实:尽管工具在手,但管理这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人却显得力不从心。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云环境因工作负载的高度特权、公开暴露和极度薄弱,而极易受到攻击。这种“有毒云三元组”让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攻击风险,亟需战略性的干预措施。

  与此同时,公开暴露的存储与不当使用的访问密钥是云安全的重灾区。公开暴露的存储通常包含因权限设置不当而泄露的敏感数据,成为勒索软件攻击的首选目标。此外,高达84%的组织仍保留着未使用的高特权密钥,这一安全漏洞屡屡成为黑客入侵的帮凶,如2023年9月的MGM Resorts数据泄露事件便是明证。

  Kubernetes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Kubernetes环境同样危机四伏。研究发现,78%的组织拥有可公开访问的Kubernetes API服务器,其中不少允许入站互联网访问和不受限制的用户控制。这种宽松的安全态势无疑加剧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要解决这些脆弱性,需要采取全面而细致的策略。组织应集成身份、漏洞、错误配置和数据风险信息,形成上下文驱动的安全理念。通过遵守Pod安全标准、限制特权容器、定期审核凭据和权限以实施最小权限原则等措施,来管理Kubernetes访问。

  对于高风险区域,优先进行漏洞修复至关重要。定期审核和主动修补可以显著减少暴露面,增强安全韧性。同时,这些工作应与稳健的治理、风险和合规性(GRC)实践相结合,确保安全协议的持续改进和适应性。

  主动出击才是云安全的未来

  云安全需要主动出击,集成技术、流程和策略以降低风险。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来更好地保护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产:

  1.实施强大的访问控制措施。定期审核和审查访问密钥,确保它们具有适当的权限级别,并频繁轮换以降低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

  2.增强IAM。实施严格的IAM策略,利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所需资源。

  3.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渗透测试。选择专业的外部组织进行审计和测试,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安全漏洞。

  4.部署自动监控和响应系统。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持续监控和实时威胁检测,实施自动响应系统以缩短检测和修复时间。

  5.实施Kubernetes实践。限制Kubernetes API服务器的公开访问,并限制用户权限以减少攻击媒介。

  6.确定漏洞管理的优先级。定期更新和修补软件和云服务,尤其是那些漏洞优先级较高的部分。

  7.加强GRC框架。不断开发和维护强大的GRC实践,包括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合规性跟踪和持续改进计划。

  8.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意识计划,确保员工了解当前威胁及拥有相关实践经验。

  资源分配是关键

  尽管我们拥有成功所需的所有工具和流程,但企业并未分配足够的资源来有效执行这些工作。因此,要解决云安全问题,关键在于企业需重新审视并合理分配资源,以确保这些安全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米高梅的教训不应被遗忘,而应成为我们警醒的警钟。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