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罗大众的眼中,1024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对于程序员来说,这一天必须要像过“春晚”一样去庆祝!
1024,不只是数学里“2的十次方”这样一个数字,也不是“1024M等于1GB(一级棒)”的谐音梗。它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希望程序员们在工作中快乐多一点,Bug少一点。今年,是中国程序员过的第11个节日(第一个程序员节发起于2015年10月24日)。十年前创造这个节日的那个人,可能想象不到,他的梦想很快便成为了现实。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尤其在AIGC这个充满激情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创造无数可能。从大语言模型到专为开发者设计的 Code-Assist 工具的使用,再到代码补全、自动测试生成、DevOps 流水线智能编码,以及内嵌了AI infra和支撑智能化转型的云开发范式的演进……虽然,代码变得越来越无形,但力量却变得更可见!
有了AI Coding的助力,这届程序员终于可以实现不加班的愿望了,还能抽空去 “耍个酷”。这不,在1024 AI构建者大会腾讯云专场,就有一场“嗨翻天”的活动——AI CAN DO IT|腾讯云黑客松冠军工坊,成功举办。现场可谓是大咖云集,邀请了腾讯云黑客松Agent应用创新挑战赛冠军、腾讯云黑客松AI Coding全栈开发挑战赛创新应用冠军,还有腾讯云黑客松混元3D创意大赛、造梗大赛评委会大奖选手。他们就像代码世界的超级英雄,亲临现场,为开发者们深度解析获奖作品是如何诞生的。他们带来的作品,不仅好玩、有趣、有用,还打开了更多人的“智慧之门”,让激情和梦想彻底燃烧。
大模型创意赛事:男神的笑&变异雪王攻占东方明珠“抢占封面”
在腾讯云高性能应用服务HAI X混元3D创意大赛中,王辰飞带来的表情包作品《男神的笑》和造梗作品《变异雪王攻占东方明珠》,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让人感觉到AI工具运用的出神入化。
“外观40秒左右,生成纹理、切图,大概1分多钟一点,总共2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采访中,王辰飞分享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超预期体验与成就感。
先简单说说作品创作流程。这次大赛的主题是“万物皆可梗,万梗皆可3D”,创作者在参赛报名成功后,需要借助HAI来部署开源的混元3D大模型,借助这个强大的工具,不管你是创意小白,还是资深设计达人,都能尽情释放你的奇思妙想,将脑海中超有趣的 “梗”创意,生成独 一 无二的3D作品。
作品生成后,你可以对它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把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调整渲染效果,甚至制作成超酷的GIF,上传到平台,然后为你的3D模型拉票,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创意。
第一次看到这个赛题,王辰飞瞬间想到两个梗:一个是吴京的采访画面,“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黑哥们的语言是不通的”;另外一个是上海规则怪谈(没有恶意打击的意思),安卓机禁止在东方明珠拍照,如拍照就会爆炸,喝蜜雪冰城就被驱逐……最后就有了《男神的笑》和《变异雪王攻占东方明珠》。“猪屎味更加浓郁的男神”,这是《男神的笑》的脑洞创意,在嘚瑟时可以发送此表情包。《变异雪王攻占东方明珠》作品,来源于上海的网络热梗,整个三维动画效果中用到了二十多种建筑、多种形态雪王、安卓机、警示牌和红绿灯等模型。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HAI与混元3D的一体化部署,可以称为是“创作神器”,创作环境稳稳在线上运行,不用本地部署任意资源。要知道,本地部署受硬件限制可太大了,渲染效果也常常不尽人意,而HAI平台具有资源分配与多任务处理能力,为开发者带来“见招拆招”的智慧。传统3D渲染和建模对硬件要求较高,而线上服务器对电脑硬件没啥过高要求,随便一台电脑都能运行,大大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创作中来。如果借助HAI与混元3D一体化平台来开发,不仅不用关心底层的硬件部署问题,不了解传统3D建模也没关系。上传素材后,2分钟就能生成一个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细节处理和渲染颜色上,是本次创作的一大难点。但在使用HAI与混元3D开发平台时,王辰飞却有一种“令人上头”的意外发现,没想到整个模型还能预览,并且内部和底部等各方面的细节都能完整呈现。比如:在创意岛项目里,生成的雪王的脸是一种诡异的风格,这种独特效果比原本的设想还要好,就像给作品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让作品更加出彩。不管是图片、表情包还是建筑模型,它都能出色完成。尤其是图片素材,即便主体小得可怜,比如:一个红绿灯,平台依然能生成细节完备的模型。
智能体应用赛事:营小助&数学冒险王带来全场景开发新范式
在Agent应用创新挑战赛中,智能营销与办公一体化助手《营小助》以及更偏向于教育领域的《数学冒险王》,两大作品脱颖而出。
让我们先来认识下两位背后英雄:营小助的作者是柴林政,妥妥的工程师一枚,这几年大模型发展得如火如荼,他也一头扎进AI Agent相关应用开发里,各种基于AI工具的小应用开发得那叫一个溜。推出《数学冒险王》的廖代云,平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打拼,AI纯粹是业余爱好。不过这次他可玩出了新名堂,参赛创作了一个数学冒险智能体应用,想让小朋友们像玩游戏一样,轻轻松松就把数学知识学到手。
“开发营小助的时候,那可真是状况百出。连接不同组件就像拼拼图,怎么都对不上号,特别是遇到需要代码的定制化组件,简直让人抓狂。不过好在平台就像个贴心小助手,提供了超完善的Debug方法。” 柴林政,详细分享了他从“抓狂”到“顺滑”的作品开发过程。
在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开发者可以像看监控一样,方便地调试智能体,查看各个节点的运行结果和状态。要是遇到实在搞不定的难题,还能直接和腾讯的工作人员交流,获取专业支持,让开发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柴林政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开发、信息抽取、审核等应用场景那是他的“拿手绝活”。巧的是,平台集成的腾讯文档解析、RAG文档检索等底层工具,和他的工作场景完美匹配。有了这些工具,他就可以在平台上尽情探索合同审查、长文档抽取等应用开发。
整体而言,开发《营小助》不仅让他体验到从传统RAG到Agentic RAG的技术升级,也让他积累了如何把RAG从概念推进到落地的实战经验,未来可以更好地赋能到金融场景。
对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他总结了三大优势:1、可视化编排,简单易用。哪怕你是个开发小白,也能轻松上手;2、插件丰富,官方提供的多维能力让人放心,遇到问题还能在案例市场找到相似的案例直接复用,简直不要太方便。3、背靠腾讯“这棵大树”,在流量、用户导入、渠道发布方面那叫一个好用,企业微信和海量用户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TOB行业和TOC行业可大不一样,它面向的是专业用户,涉及的企业专业知识相对复杂,对并发和容错的要求也高得离谱。不过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就像个“超级战士”,打通了底层能力,提供了RAG基础能力、文档解析能力等“秘密武器”,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难度,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对于TOB功能复杂的情况,平台的工作流支持多种模式,标准模式能完美适配固定任务场景。在遇到专业场景问题时,可以把大场景拆分成子任务,用工作流实现功能,再通过意图识别模型分流不同工作流,一站式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开发难题。
面对2C场景,其实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廖代云在开发《数学冒险王》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台给了他快速验证想法的机会。他有一个10岁的儿子,在辅导孩子作业过程中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家长解放出来,让孩子拥有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系?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从想法到产品的距离,让像他这样没有开发背景的人也能拥有类似开发人员的能力。不过在产品设计一体化体系构建中,也遇到了一些集成难题,比如:智能体返回多模态内容,像音频插件集成,还有部署交互游戏化网页这些。但好在和腾讯云智能开发平台的同事沟通后,能迅速得到反馈,借助平台案例库和帮助文档,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搭建过程操作层面一天多就完成了,效率高得惊人。
现在,《数学冒险王》已经不只是一款参赛作品,廖代云已经推给身边的朋友给孩子在使用了,大家反馈都还不错。选择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就是看中了它海量的用户和强大的生态。接下来,他会尝试把这个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还会添加报告、评测等功能,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平坦。
AI Coding赛事:简历制作小能手,扫平找工作的第一个“障碍”
在智能编程创新浪潮里,有一位开发者通过“简历制作能手”小程序,一举斩获创新应用奖。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创意火花、开发趣事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深度洞察?下面,让我们走进杨春鹏的奇妙世界!
“一开始我写了大概500到600行代码,实现了核心功能。但为了让代码更加简洁高效,果断选择了腾讯云的CodeBuddy进行优化。” 杨春鹏在采访中,向我们介绍了CodeBuddy+CloudBase这一“降本增效”组合应用。
《简历制作小能手》的最初创意,源于应届毕业生在简历制作时遇到的种种难题。从工作历程来看,杨春鹏是一个有着10年研发工作经验的“老江湖”,其中7年一头扎进研发工作,后面3年又挑起了团队项目管理的担子,并且日常工作主要是AI方向。
之所以看上简历制作这个方向,是因为身边朋友向他吐槽找工作时,对简历制作很头疼。这让他不禁想起自己当年毕业找工作时,也踩过不少坑。于是,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生:何不做个应用,帮应届毕业生避开那些“坑”?
刚开始,他自己写代码,但为了提升效率,他尝试用智能编程来解决。在开发过程中,腾讯云的CodeBuddy与CloudBase可是杨春鹏的得力助手,大大减少了重复操作,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自从用上了CodeBuddy,杨春鹏加班的时间都明显减少了。
CodeBuddy的功能非常强大,代码自动补全、错误检测都不在话下。杨春鹏一开始用的是CodeBuddy插件,后来IDE版本一出来,他就成了忠实用户,每次更新都第一时间跟进。在使用过程中,有几个功能让他直呼惊艳。比如:修改代码的时候,可以选择Craft模式;要是你不想让CodeBuddy直接修改代码,那就选AS模式(自动修改模式),把它当成对话桥梁,获取相关内容后自己动手解决。现在很多IDE都有智能模型选择功能,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合适的模型。不管是前端、Java、Python,还是鸿蒙等方向的语言,生成能力都很强。
至于,大模型需求理解和代码生成的准确性如何?杨春鹏表示,CodeBuddy从市场插件(最初叫腾讯代码助手)发展到IDE版本,理解能力一直在不断增强。现在用的CodeBuddy IDE语法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很强,基本不会出现明显错误。
在报错过程中,CodeBuddy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错误,然后继续下一步。要是对话流太长了,它还会提示你点击继续或者输入继续,直到把问题解决,平台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能持续理解上下文情境。
另外,杨春鹏之所以更喜欢用CodeBuddy,是因为它已经不只是在工具层面赋能,还有生态协同上的优势。在传统开发模式中,应用开发完成后,要考虑前端代码、后端代码、数据库、OSS文件存储等各方向资源,工程的复杂化让人头大。但使用CodeBuddy + CloudBase开发就不一样了,数据库、服务器、域名等等问题,CloudBase都帮你搞定,开发者只需要一门心思关注业务逻辑。等业务逻辑完成了,部署、资源、数据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都不用操心,真正实现了“一个人搞定一个团队”。
云开发赛事:My Wear,送你一个“AI穿搭管家”
除了“一人公司”,智能编程如何搞定团队协作开发问题?在云开发赛道,由夏哲聃、陈柯、朱鸿羽、李奇泽四位同学组成的“精英战队”,同样斩获佳绩。
提到“私人AI穿搭管家”这个创意的灵感来源,开发者们好像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个点子的诞生源于团队成员家属的日常吐槽——每天早上站在衣柜前,纠结得不行,根本不知道明天穿什么。其实这种困扰,已经不只是一人,而是一群人的烦恼。团队成员迅速捕捉到一个新需求,然后下定决心用技术把难题 “拿下”。
在团队协作开发过程中,AI工具就像一个神奇的“翻译官”,能够快速把团队成员脑海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Demo。这样交流起来就直观多了,大家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团队协作的效率那简直是“蹭蹭”往上涨。
就本次开发使用的腾讯云Cloud Studio来说,它给团队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用AI工具制作的Demo非常精准,一点偏差都没有。其次,它的快速部署和协同功能简直太强了。团队可以迅速做出一个网页,然后马上分享给队友查看,让想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落地生根”。
其实,这不是他们第一次使用Cloud Studio。在之前的项目中,团队就已经尝过Cloud Studio的“甜头”了,用它来完成一些AI想法的快速实现和部署,可谓是得心应手。这次比赛里,虽然有部分队友是第一次使用,但用过之后都对Cloud Studio快速上线和工作的能力赞不绝口。
在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Cloud Studio内置的各种功能就像一群“小助手”,为团队开发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团队前端所有的界面,都是通过直接写提示词来形成项目的PRD(产品需求文档),然后再像变魔术一样,把文档交给Cloud Studio,系统能根据PRD新建整个项目,从前端界面到UI设计,一应俱全。团队只需要对后端进行一些小小的调整,一个完整的项目就基本成型了。
对比传统开发,Cloud Studio的开发效率真是“扛把子”级别。传统开发需要先购买服务器,搭建部署环境,做各种准备工作,就像盖房子之前要先打地基一样麻烦。而Cloud Studio可以直接部署,快速生成链接供队友查看,实现了从想法到落地的快速转化,即便是复杂场景开发需求,也能完全满足。
从开发效率来看,团队成员们一致认为,Cloud Studio平台为他们节省了大约60% - 70%的时间和精力。这主要得益于平台在文档管理、与AI交流修改文档、脑暴以及同步到Github等方面的便捷性。以前,非程序员在管理Github等方面就像“摸黑走路”,存在很多困难。但有了AI的协助,这些工作变得十分便捷。
结语:
1024是程序员的节日,也是科技春晚,诸多开发者用实践证明——当技术创新与人文需求温柔交融,当数字浪漫与实体产业共振,二进制代码不仅能构建虚拟世界,更能重塑现实世界的工作与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由腾讯云举办的黑客松冠军工坊活动,不仅是对获胜的褒奖,而是对程序员们高光时刻的最好见证,通过HAI X 混元3D模型、CodeBuddy IDE、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Cloud Studio等产品应用,他们等于学会了 “十八般武艺”,在代码江湖里畅行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