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 频道

上云容易下云难,云迁移到底暗藏多少“深坑”?

  前不久,谷歌云宣布一项重大公告,不再向客户收取将其数据转移到其他云提供商或者本地数据中心的费用。该公告的大概意思是,这是一个令所有用户“喜大普奔”的好事,是云服务越来越成熟的表现,客户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不再被单一云厂商绑定。

  云厂商绑定是“深坑”

  一直以来,谷歌云、AWS和微软Azure等云计算服务商,不会在客户将数据转移到自己的云平台时向客户收费。但当用户需要将数据从一个可用区转移到另一个可用区,或将数据转移到竞争对手的云平台时,会向用户征收所谓的“出口费”,这已经司空见惯。

  可见,我们的用户一直在承受着不公平待遇!“上下云自由”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吗?现在反到变成了一种“福利”!这应该也是很多人感慨“上云容易,下云难”的根本原因。想要迁云就要要付出成本,一旦选型失误,所有的痛苦只能是企业默默承受。

  我们不禁要问:十多年来,用户在上云的道路上究竟都经历了些什么?

  很多人都说,云迁移复杂、昂贵,必须确保“十拿九稳”。尤其随着生成式AI时代到来,云迁移成为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工作。那么,企业该如何选择,才能避免陷入云迁移的“深坑”无法自拔呢?

  按道理讲,云计算经过多年发展,技术越来越先进,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将数据和应用程序迁进迁出,每个云计算平台都应该经得起当下以及未来的考验,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Flexera 2023年云状态报告显示,66%的企业IT专业人士将云迁移视为是首要挑战。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在云迁移过程中为什么大多以失败告终?

  为更多“技术债务”买单

  Flexera在报告中分析道,企业云迁移失败,主要原因是被云服务商“忽悠”,在没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把大量数据和工作负载迁移到所谓的“新云平台”上,导致一切失去了控制,失去了主动权。

  首先,云迁移超出了预算。有些企业发现,云迁移过后,成本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超出了预算的2.5倍。随着之前疫情的爆发,这种上云的负面效果得到进一步扩大,尽管降低了各种工作负载的资源消耗力,但上云成本依然降不下来。

  其次,在本地数据中心设计、开发和部署效果不佳的应用程序,上了云以后会面临更复杂的境遇,需要支付更多运营成本,而且性能和应用效果很差。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云计算是云原生的代名词,可以通过容器化部署满足现代化应用程序的工作负载需求。但在现实环境下,很多工作负载虽然可以运行在云上,但没有得到充分的现代化改造。这意味着,企业只是实现了初步上云,未来还要为更多技术债务买单。

  最后,没有从失败的上云经历中吸取教训。很多企业在云上的惨痛经历令人震惊,他们上了云,又下云,返回到本地的数据中心。在部分企业的潜意识里,认为在创造企业价值这条路上,没有什么“魔法工具”,还是传统方式能节省成本,更好地解决数据支撑问题。但如果采用了云原生解决方案,遇到的情况会截然相反,很多上云成功企业,会把更多的关注点用于规划企业应用现状,真正的业务需求是什么,如何实现从第1步到第100步的跨越。

  可以预测,2024年企业上云会重点关注云原生路径。虽然,云原生环境下的云迁移依然复杂、多变,甚至最开始并不能节约成本,但这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尤其在生成式AI浪潮的推动下,企业要想走向现代化业务场景,必须先解决过去上云的技术债务问题。如果不解决云上资源消耗问题,生成式AI会变成巨大的“吞金池”。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