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业的版图上,龙昌集团的名字一直与“创新”与“韧性”这样的字眼紧密相连。这家历经60年风雨的老牌港资企业,从塑料加工开始起步,到成为全球塑胶玩具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其发展轨迹堪称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叠加向前的技术浪潮下,龙昌集团正以SAP公有云为杠杆,破局传统制造的数据孤岛,重塑全球化运营的底层逻辑。
全球化布局,破局业财一体化
创立于1964年的龙昌集团,以香港为起点,从塑料加工开始,逐步拓展至塑胶玩具制造领域。1997年,集团成为首批落户东莞的港资企业,并同步在印尼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东莞研发+印尼生产”的双轮驱动模式。
“东莞团队专注产品研发与工程转化,客户订单经东莞工程部设计后,直接对接印尼工厂生产,实现跨地域高效协作。” 东莞龙昌数码科技IT负责人宁建强 在采访中表示,传统生产系统之间存在严重的数据割裂现象,难以实现全面协同的效果,这是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初衷。
面对多系统并存带来的数据孤岛问题,龙昌集团于2018年率先引入SAP ERP公有云,替代此前使用的旧ERP系统。为什么一定要替换ERP?财务与业务脱钩是最大挑战!以仓储管理为例,仓库发料动作无法实时生成财务凭证,导致决策滞后。而通过SAP的集成化方案,可以统一物料编码,实现标准化业务流程,打通东莞与印尼的数据壁垒,实现“发料即生成凭证”的实时共享机制。
具体而言,龙昌集团希望通过业务财务一体化及一系列标准化操作,可以解决过去不同数据割裂、多业务系统在集团本地运行、多头沟通、无数据溯源、无法计算实际生产成本等情况。
从流程标准化到数据的实时响应
通过SAP公有云部署,龙昌集团将采购、生产、财务等模块整合至统一平台,管理层可实时查询订单成本、库存周转等核心指标,决策效率提升显著。
据宁建强介绍,SAP公有云不仅实现了跨部门数据的集中管理,完成了物料编码统一、流程再造等关键工作,同时还实现了成本管控的精细化突破。以人工成本核算(玩具行业人工成本是大头,占总成本近一半)为例,如果某批次订单原计划人工成本1000人/日,实际耗用1100人/日,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并分析偏差原因,帮助企业优化排产。再以集团采购模块为例,通过集中下单管控,极大地降低了原料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一致化、标准化改进,让全球采购策略(如进口胶料统一由香港采购)实现了全面优化,进一步压缩了总体成本。
从某种角度来讲,数据的实时响应能力就是玩具生产企业的“命脉”。看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遥控玩具车”生产,但实际生产线上需要400多个零配件,这些零配件有些需要外发,有些需要自制,都需要通过SAP MRP全部在系统中跑通,并且要强调采购和生产速度。因为,如果不能准时交货,意味着要发空运,而玩具车体积通常特别大,玩具的利润根本无法覆盖成本。
标准与合规,可能是出海企业都会遇到的一个共同挑战!作为100%出口型企业,龙昌曾面临“东莞研发-印尼生产”的标准化难题。SAP系统上线后,工程数据、客户要求等关键信息实现全球同步,确保印尼工厂严格遵循设计标准。宁建强举了一个例子,“某款遥控车因印尼本地化调整曾导致质量问题,系统上线后此类问题减少90%。”
深化合作,拥抱智能化创新浪潮
展望未来,在AI Agent智能化创新无处不在的时代,龙昌集团也在积极拥抱这一变革。
“AI工具也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效率,例如自动解析邮件订单生成采购单,减少人工录入错误。” 宁建强认为,只有先做好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才会一路坦途。
目前,龙昌集团对SAP新发布的AI功能保持高度关注,希望在供应链预测、需求分析等领域实现突破。
结语
从手工记账到智能云平台,龙昌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映射出中国制造企业的进化轨迹。正如宁建强所言:“ERP云平台的打造,不仅解决了业财一体化痛点,更让企业具备全球竞争的数字底气。同时,在智能化创新趋势下,龙昌也在积极探索将AI融入SAP平台中,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