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 频道

揭秘Iceberg用户回溯功能背后的那些“坑”

  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世界里,Apache Iceberg可是相当有名气。凭借高性能和一堆丰富功能,它妥妥成了Data Lake和Lakehouse行业里的“香饽饽”,被大家广泛青睐。即便是在不同技术流派剧烈碰撞的人工智能时代,Apache Iceberg也是中流砥柱,不管是智能数据治理,还是AI模型训练场景,都在被大量使用。

  这Apache Iceberg就像个全能选手,不仅支持表达性SQL、能搞定完整架构演进、玩转隐藏分区、做好数据压缩,还能通过Iceberg REST目录实现互操作性。更厉害的是,它有个超吸引人的“时间传输和回滚”功能,也就是咱们说的Time Travel Query(时间旅行查询),也就是用户回溯功能。

  不过呢,这世界上的事儿啊,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这强大的用户回溯功能背后,也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挑战。今天咱就深入扒一扒Apache Iceberg用户回溯查询功能的优缺点,再聊聊用这功能时得注意啥。

  啥是Time Travel Query?

  Time Travel Query 就像是给咱们配了个“时光机”,让咱们能从特定时间点或者给定版本的表里把数据“捞”出来。简单说,有了这个功能,咱们就能轻松查到历史数据。在企业里,这功能作用可大了去了。比如说,能用来跟踪数据和模式变更,实现更改数据捕获;还能追溯数据谱系,满足监管审核的需求。要说这功能最核心的应用场景,那还得是意外数据恢复,就跟给数据上了个“保险”似的。

  Iceberg靠元数据文件来支持时间传输功能,以此来维护存储数据的不可变快照。从大的层面看,每次对Iceberg表格进行插入、删除或者更新操作,系统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快照。每个快照一生成,就会有一堆文件跟着冒出来:

  1、根元数据文件(Root metadata file)。这可是中央元数据文件,整个表的状态和模式信息都装在它这儿。

  2、清单列表(Manifest lists)。这些文件被根元数据文件引用,指向显存文件。

  3、清单文件(Manifest files)。这里面包含了实际数据文件(像Parquet文件)的路径信息。

  4、数据文件(Data files)。实际表数据就以Parquet文件的形式存这儿。

  靠着这些文件之间基于时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Iceberg就成功实现了“时间旅行”功能。

  Time Travel Query背后的那些“坑”

  这用户回溯功能听起来是很牛,但可不是白给的,背后得付出不少额外的成本,还得承担不少风险,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1、存储成本蹭蹭涨。就算数据只有一点点小变化,也可能触发新版本的数据和元数据文件创建。存着好几个快照和数据文件版本,存储使用率肯定就上去了,企业的存储成本也就跟着增加了。这就好比家里东西越堆越多,占的地方越来越大,房租(存储成本)自然就高了。

  2、数据管理变复杂。一启用“time travel”功能,就得定期去识别、过期并清理更多的元数据和文件。而且配置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把数据删了,或者留太多没用的数据。这就好比整理一个超级大的仓库,东西又多又杂,一不小心就可能搞错。

  3、性能开销增大。时间旅行查询执行起来可能会比较慢,特别是查询范围里包含好多快照的时候。另外,清理快照和旧数据文件还得消耗计算机资源,这样一来,系统整体性能就下降了,业务也没办法高效运行。就像一辆车,拉的东西太多,跑起来自然就慢了。

  4、安全与合规风险冒头。安全与合规这可是关键环节,一点儿都不能马虎。像FINRA、GDPR、CCPA和PCI DSS这些监管合规要求,对数据保留、删除和存档都有严格规定。旧快照里可能会留着敏感或者已经删了的数据,而且不合规的数据只能从当前快照里删掉,没办法从所有历史快照里彻底清除。这就意味着,任何用户都可能通过时间旅行查询访问到已经删了的数据。所以,必须得把所有包含已删除敏感数据的旧快照都检测出来并删掉。但大多数情况下,删掉旧快照又会导致非删除数据的历史记录没了。这就得咱们好好分析分析,精心设计个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个难题。

  5、操作复杂性加剧。要是系统得制定备份和恢复策略,那考虑多个版本的数据可就把任务变得超级复杂了。而且,要是查询出了问题,不同用户用不同快照查询,看到的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这问题排查和解决起来可就太难了。就像一群人看同一幅画,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画面也不一样,根本没法统一意见。

  6、元数据性能下降。时间一长,快照越来越多,元数据文件也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查询规划的内存需求大大增加,任何台式机运行相关操作的时候都会变得特别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就像一个人脑子里的东西太多,反应自然就慢了。

  7、意外数据泄露风险。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不小心查到或者恢复到过旧的快照,这样一来,数据就不一致了,还可能引发意外数据泄露,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这就好比不小心把家里的机密文件给翻出来了,还让别人看到了。

  合理利用“Time Travel”功能有妙招

  既然“Time Travel”功能有这么多挑战,那咱们用的时候就得小心谨慎,还得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下面这些通用要点,大家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参考参考:

  1、深入分析读写模式。仔细分析表格上的书写和阅读模式。不同的使用场景对“Time Travel”功能的需求不一样,有的可能主要用于CDC(数据迁移),有的可能通过“Time Travel”进行数据分析,甚至还得回滚到特定的快照。所以,得根据实际需求,用正确的SLA(服务级别协议)来合理设定快照生命周期的期望。

  2、明确“Time Travel”与SCD Type - 2的关系。一定得搞清楚,“Time Travel”可不能替代SCD Type - 2(慢变化的维度表模组2)。在设计“慢变化的维度”表的时候,得正确采用SCD Type - 2方法,不能光依赖时间间隔来记录数据变化。

  3、合理设置快照保留期限。在创建Iceberg表格的时候,得根据表属性里约定的SLA,明确定义快照的保留期限。

  4、自动实现快照过期。把快照过期自动纳入表格维护活动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按需安排或者以活动方式进行快照过期操作,这样能保证快照管理既及时又有效。

  5、加强访问追踪与监控。密切追踪并监控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情况,搞清楚谁能访问哪些内容。同时,用经批准的框架和工具,制定完善的审计跟踪措施,保证数据访问既合规又安全。

  6、确保合规数据删除。对于受监管合规要求的数据主体,必须保证从所有当前和历史快照里彻底删除相关数据。因为删除操作会创建另一个快照,所以得马上对这个快照进行过期处理,避免数据残留。

  7、监控快照存储使用情况。用一组合适的可观测工具,实时监控快照存储使用情况,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等问题。

  8、合理预算存储空间。要是有必要,得根据“Time Travel”要求,为增加的存储空间做好合理预算,保证系统能稳定运行。

  9、保持正确的谱系和追踪。建立并保持正确的谱系和追踪机制,详细记录模式和数据变化,这样就能给数据管理和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10、制定清晰的用户文档和指南。制定清晰、详细的文档和指南,给用户普及“Time Travel”功能的最 佳实践、快照概念、复杂性以及优缺点,这样用户就能正确使用这个功能,避免因为误操作引发问题。

  总结

  Apache Iceberg的“Time Travel”能力,确实给历史数据分析和回滚提供了强大支持,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功能。不过,要想把这个功能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成本,咱们得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实施周到的方案,还得加强定期管理。组织在拓展历史数据分析与恢复的“time travel”窗口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监管合规要求以及运营复杂性,这样才能在享受用户回溯功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