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张尧学:透明计算/云计算操作系统现状

  透明计算与云计算的异同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透明计算?透明计算实际上是我们国家自己提出来的,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说了,当时是清华大学1998年,也是刘汝林秘书长的支持,申请了863项目,提出从服务的角度由端向服务器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概念。它的特点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强调存储和运算分离,把存储放在中央服务器上,运算由前端来做。用户只需要对他服务,数据存储在服务器和Web上,运算在前端或者指定地点。

  另外一个特点是软件和硬件强调分离,为什么强调软件和硬件分离,我们现在大家知道你要买一个PC机上面基本上装一个操作系统,但是你要用别的系统的软件就很难,或者是根本就没法用。所以我们希望硬件平台能够和软件平台分离,能够装Windows系统也可以装Linux系统,不给用户带来负担。同一个硬件平台,支持不同软件,同一个软件平台,支持不同硬件,这个支持不同的硬件是需要硬件和软件厂商有一个紧密结合。Windows底层在操作系统的接口,你想让他支持不同的硬件的时候,我们希望做同一计算的时候希望在软件和硬件平台上应用系统可以分开。

  另外是程序的执行是以流的模式,通过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发现哪个CPU是空的,可以流到那去执行,执行完了就扔掉。如果我们汉一个做法,把这个软件放在服务器上,你这个用户买一台机器的时候你要上网,我不让用户知道自动以流的方式送到他那边执行,执行完了用可以直接用,用户知道也不会在意。在你现在上网的时候,他可能会随时监控你,当你退的时候他也就退了。所以最后我们让人家批评了很多,打了很多官司,人家已经做了你还不知道。

  我们的贡献是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1998年当时的信产部规划司的支持下,在发改委的引导下,主要是做3C合一,做家电的轻量化以及互连服务。另外2001年通过项目不断的往下做,当时好几家有清华大学还有信产部的一些研究组提出了这个存储和运算分离的概念。在前端的单系统上我们把操作系统去掉,所以提出了没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模式,最后在局域网上得以实现,最后开发终端系统,当时在桌面系统完成。当时电脑上面的桌面计算机可以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运行。

  那么2004年当时也是得到了微软的帮助,提出了透明计算的概念,主要是进一步完成了跨终端、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原则,然后提出了按需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逐步推进产业化,从产业化国内的PC公司也开始进展。

  2006年网络化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样的,我们提出了初步的概念。通时开始和英特尔合作,把英特尔做的NEFI,下一代的BIOS引进到我们的透明计算里来。通过从底层开始做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同时英特尔也开始研究。

  09年我们把原来面向局域网上进行扩,提出面向服务的端到端的体系结构,同时把它从桌面的计算开始向无线和移动互联网方向开始研究,同时在09年上半年到今年下半年在移动互联网上提出一个模型。这是整个一个发展的过程,然后我们可以简单的比较一下这两个计算的区别,实际上国内有学者已经在08年云计算刚刚出来的时候,清华大学陈刚教授就他们写过一篇文章,实际上云计算的概念无非是前端和后端的推进问题,国外很早就提出这个概念,只不过名字不一样。另外Google在08年10月份专门为此做了研讨会,他们来的人职位还挺高,一个是全球副大中华区副总裁,另外一个是李开复,我们三个人各讲了一个小时。

  相同之处我个人认为是存储和计算分离的概念,把计算机整个给用户提出服务的角度,从面向网络的计算来进行。另外相同之处是中央管理,我们做过一个实验管理放到用户这一块,用户就很烦,但是把它放到中央那一端,你只要保证中央的关系,同时做一些改变。再有就是面向服务,我们都是强调给用户提供服务。

  不同的地方云计算是从整个互联网从服务器开始,互联网开始往终端、浏览器等等,他现在做交互式家电的网络,我们实际上是走了一个从终端开始,从3C合一从终端开始往前端和后端推进。我们有一个特点,我们的终端是强调一种可管理的一种虚拟的终端,要求你前端是一个新的很小的,不要很多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