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徐徐落地 2009年云计算五大趋势盘点

    五、政府成推动力量,云计算带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

    在面临安全隐患、标准不统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和数据信任等诸多问题时,云计算的进一步推动似乎陷入了僵局。2009年,我们惊喜的发现,各国政府正逐渐将对信息技术的注意力集中到云计算方面来。而这一转变,一方面促进了上述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经济形势和以“低碳绿色”为主题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1月份美国政府的“应对经济危机”方案中,就已经将“云计算”确立为IT界减少成本的救市良方。而到2009年10月,奥巴马政府的CIO表示,采用云计算模式将减少传统IT预算至原先的1/3,因此美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全面推动云计算,将许多轻量级的工作流程转到“云端”(详见:压缩成本 奥巴马启动美国云计算计划)。

    相比起来,国内对云计算大潮的反应也相当迅速。2008年底,由中国电子学会挑头成立了“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汇集了包括院士、科研人员、企业家在内的云计算多方人士,并于2009年5月在IT168的协助下成功召开“首届云计算中国论坛”。而国内众多企业走上云计算之路,开发云计算相关产品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纷纷涌现。

    大方向是云计算,我们看到国内政府开始有计划性的支持云计算的落地。在红帽公司的技术协助下,广东省南海市成功部署第一片面向“80多万家中小企业IT转型”的试点云平台。紧接着,中国电信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海首开“信息银行”,正式推出了名为“e云”的云计算业务(详见:中电信抢滩云计算 上海开建信息银行)。北京市政府也于12月宣布投资北京工业大学,在IBM的协助下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详见:北工大与IBM合作建设云计算实验平台)。

    这些由政府支持的云计算建设,或多或少的表明了政府在“云计算落地初期”所作出的努力。通过这些试点,云计算落地才会不光是停留在纸面,而是以实践的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红帽公司坦言,在与广东南海市政府的合作中,获得很多经验,并进一步促使其制定了“云计算提供商认证和合作伙伴计划”(详见:红帽推出云计算提供商认证和合作伙伴计划)。在云计算大潮前,商业化固然是每个企业所眼馋的市场,但是与政府合作来制定“云计算游戏规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策略。

    2009年底,曙光公司与成都政府一同建立了国内首个商业云计算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速度已达到10万亿次每秒,并正在加紧完成后续工作,争取在3年内将成都云计算中心建设为每秒千万亿次的商业化超算中心。可以说,成都市政府是在云计算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机关。而曙光公司作为本土企业,也在从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向服务提供商,开启云计算时代的战略转型(详见: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开机)。

    云计算走向成熟 2010我们期待“井喷”

    2009年是个“冬天”,我们坚强的面对经济危机,寻找着出路。如果说抛掉不良资产,整合企业业务是节约成本之道的话——淘汰老旧设备,整合IT资源也就是企业IT部门的当务之急;如果说资本注入,优化经济结构是刺激经济复苏的不二手段的话——用虚拟化技术重新配置IT业务架构也就是高效经济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宏观调控是美国政府需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经济手段的话——那么动态资源配置就是云计算最具魅力的特征。

    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概念孕育和技术积累,2009年云计算的“落地尝试”打开了一副巨大的长卷。长卷一端,是技术领袖和高瞻远瞩的IT精英在呐喊:无数商机,无限资源整合,绿色高效;另一端,是同样的人们在喊着:安全隐患,数据私有,可靠性问题。笔者认为,随着云计算的落地部署,暴露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尖锐——如亚马逊、微软的宕机事件,云环境中的“僵尸网络”等。但随着这些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云计算也会更加成熟,最终迎来一个时代——我们期待2010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期待云计算能早日“井喷”。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