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频道

布局多云及混合云管理,听听16位CIO以及8家云服务商怎么说!

  前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的推动下,上云几乎是大多数企业的必经历程。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走好上云的第一步?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云服务解决方案,用户该如何选择?目前,市场上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解决企业上云的痛点问题?尤其在纷繁复杂的多云以及混合云时代,到底有哪些有效的工具或者平台可以利用?尽管,云计算的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一片懵”的状态。本文通过16位CIO以及8家云服务商的自述,还原企业上云的真实现状,希望能给更多企业带来参考价值,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能少走一些弯路!

  从大概十年前开始,企业就在推动上云计划。现在,十年过去了,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公有云、私有云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大家一致认为多云及混合云更适合企业业务现状。在本次参与采访的16位CIO中(随机采访),94%的企业都面临多云以及混合云问题,只有1家企业因背景特殊,只用本地IDC。

  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在使用阿里云,其他各家云的使用已呈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此次采访的所有用户中,选用阿里云的厂商最多,有5家。选用其他云厂商的数量为1-2个,涉及的企业有:腾讯云、华为云、AWS、微软Azure、天翼云、联通云、VMware、百度云、京东云和海尔云。从用户的应用状态来看,我们已真正进入多云时代。

  问题是,什么是多云?混合云又如何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根据Gartner的定义,多云是指企业同时拥有两个或多个云计算平台,在部署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公有云、私有云或两者的某种组合。而混合云概念相对宽泛,不只包括“公有云+私有云”,还包括“公有云+IDC”,整体上是混合架构的都属于混合云。不管是多云还是混合云,本质上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今天,企业更希望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那么,走到今天为止,云计算到底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征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在理解多云以及混合云为什么出现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云计算发展现状!

  云计算是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加速器”

  通过采访来看,云的价值已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大部分人对云计算发挥的作用都给与了正面评价。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周韩林

  “企业数字化,就是要实现全业务数字化覆盖,而云计算是基础设施,是地基,同时也是核心关键能力。”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周韩林认为,云计算是企业业务从单一小量规模走向多元海量业务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快速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所谓“老树开新花”,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也要应时而变,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厦门市第三医院副院长黄建隆

  云是创新发展的新动力,能为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厦门市第三医院副院长黄建隆也表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形成组合拳,在流程优化、数据挖掘和价值转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效率提升方面的问题。”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贵宾

  最重要的是,云不仅影响企业的当下业务,还能掌控企业的未来,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贵宾说道:“云是企业未来数字化发展的主流技术应用方向,具体应用包括云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可以说,一个企业的云计算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总之,云是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世纪互联蓝云CTO汤涛

  云计算之所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革命性的作用,是因为云计算相比传统IT模式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并且更具成本效益和实时性。“云通过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兼容的API来推动创新,公司可以多次使用企业数据。云计算提供分析、函数式编程和低代码平台。这对于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云平台可以确保企业更快速地推出更符合业务需要的企业级产品。”世纪互联蓝云CTO汤涛,从云计算技术本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评价。

  汤涛认为,数字转型是一种新的模式,这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而企业利用云的支持可以建立更强大的数字转换框架。实施云计算和数字转型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和效率的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相关性和蓬勃发展。数字转型包括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各自在行业内的地位,而云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当企业开始调整其流程以适应数字空间时,它们需要低成本、高工作效率、高弹性、高度敏捷性和可伸缩性。云提供了敏捷性、安全、快速转型特性,并在节约成本、减少劳动力等效益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其实,云计算对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驱动作用,已不止停留在概念上,一些早做部署的企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中国核电和维智科技。

  “财务管理在中国核电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满足业务的高速发展需求,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企业自去年开始以私有云的形式构建会计共享中心,通过ERP+打造会计共享、智慧财务体系。未来会考虑,把所有应用迁移到阿里云。” 中国核电ERP项目经理研究员级高工李志鹏表示,为了构建更加灵活的财务体系,公司从2017年开始按照“试点运行、总结推广、全面覆盖”三阶段、三步走的总体规划推进和实施会计共享中心建设。正是基于之前的信息技术铺垫,企业在抗击疫情期间,才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以及智能化管理。(更多内容可参考已发布文章:《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核电财务共享中心的智能化升级之路》)

  而维智科技的主要业务场景是,对线下物理世界进行定位,去做一个数字化的描述,或者进行AI智能分析。维智科技副总裁裘靖宇表示:“通过使用AWS的各种云应用,企业的智慧客流分析平台已经孵化成为一个高科技成果,不仅能在疫情期间为用户提供服务,未来疫情结束后,也能面向园区和连锁门店提供服务。”

  多云以及混合云是大势所趋

  至于,企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多云以及混合云管理阶段?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贝斯平副总裁 周秋野先生

  “刚开始是互联网行业的企业采用混合云模式,主要应对类似于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大流量的访问,而公有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扩展和业务部署上线。后来传统行业的企业也采用这种方式,应对高并发业务问题。例如金融行业中的某些企业,除了会把业务数据落地到本地数据中心,也会把业务放在专属的私有云或金融云的数据中心里。” 贝斯平副总裁 周秋野先生分析指出,从大的趋势上来看,多云以及混合云并没有特殊的行业属性之分,目前很少有企业去买设备搭建平台,大多数会利用现有云厂的资源,综合搭建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架构,为了节省IT投入成本,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专注在业务的快速迭代发展方面。企业技术管理者会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对云产品的细节,做更深层次的需求分析。另外,不只是企业的技术负责人/CIO关注混合云架构,业务负责人也会对混合云架构有一些了解。同样,多云管理方向也是下一阶段,技术管理者关注的技术要点。

  ▲跑合网副总经理兼CIO曹国钧

  周秋野提出的观点,在跑合网混合云业务实践中得到了具体验证。“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自建机房,构建自己的私有云,但是我们的私有云只用于内部研发或者运维,基本不对外提供服务。”据跑合网副总经理兼CIO曹国钧介绍,企业所有对外服务全部放到联通云,但去年上线的拍卖信息平台则是放在阿里云上面。跑合网会按照业务类型划分,如果适合私有云就放在私有云,如果业务领域适合公有云,就用公有云的方式来做,并且不同的公有云承担不同的业务类型。至于,为什么会把大部分业务放在公有云?曹国钧直言,主要是从方便管理、效益以及成本方面考虑。(更多内容可参考笔者之前的采访文章《跑合网副总经理兼CIO曹国钧:多云重在“管理” 》

  ▲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

  无独有偶,味多美的业务系统也是只有少量业务系统在自己的自建机房,大部分已从本地逐渐迁移到华为云。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在采访中表示:“早期因为网络环境问题,只能按照传统方式部署,后来随着网络环境的增强,企业大概在2017、2018年左右开始以云的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云计算能给企业带来两个直接效益。一个是降低企业的运维成本,自建机房,还要有专人维护,成本太高;另一个是在系统部署的便捷性、扩展性方面要更好,更能满足业务的实效性要求。另外,还能和企业的业务中台相结合。而选择华为云,是因其性价比更高。”

  ▲天津现代集团信息化总监高万强

  同样,作为大型综合地产开发商的天津现代集团,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向多云发展路线。天津现代集团信息化总监高万强介绍,公司分三步进入全面云化。

  首先,实现内部云化,打造企业全面上云的基本条件。通过实施虚拟化或超融合系统,让集团的服务器能够在发生硬件损坏和磁盘损坏的时候,业务还能够正常运行、数据还能够完整不丢失。虚拟化和超融合的好处就是数据的冗余存放和硬件冗余使用,同时就可以最大化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过虚拟化技术,不需要购买很多的物理机,只需要按需进行扩展即可,可以减少因为硬件的依赖性而影响新系统的实施计划。

  其次,对外业务公有云化。对于公有云,还有很多争议,企业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不上公有云。但是纵观国内,除了少部分头部企业之外,哪个企业的安全水平和运维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可以与专业的公有云厂商抗衡?大多数企业最担心的问题是公有云上的数据泄露,其实在私有云发生的数据泄露和黑客入侵的概率要比公有云大得多。鉴于此,公司逐步将一些TO C端的业务进行云化,可以让业务快速响应和横向拓展。

  其三,混合云的搭建。费用问题是所有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绕不开的问题。目前,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上云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海量数据存储的费用问题,天津现代集团曾经跟AWS、深信服等多家厂商进行多次深入探讨,目前针对企业最经济的方法还是混合云的搭建,对于海量存储部分,通过本地机房或云厂商托管,建立私有云,降低费用;对于对外服务部分,通过云厂商的多线、SD-WAN和缓存等公有云技术,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

  数据安全和一致性体验是多云时代的最大挑战

  在多云以及混合云进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已经走在时代前沿,但也不排除一些正准备或曾尝试上云的企业,仍然存在顾虑。

  ▲獐子岛CIO张戡

  以被称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的獐子岛为例,该公司主营海参、鲍鱼等海产品,按正常逻辑推理,该公司应该属于率先走向多云管理的企业。但是,事实是,这家公司似乎对公有云保持着某种戒备之心。獐子岛CIO张戡表示:“尽管公司也用了阿里云,但只购买了一些云服务器,没有什么忠诚度,核心业务还是用自己的自建机房。”

  企业为什么会对公有云谨小慎微,张戡提出了三大疑虑:

  第一,云的基础设施已经越来越成熟,公有云的很多能力在本地机房同样具备,再选择其他云的意义不大。

  第二,云的安全性问题,是最大担心。一旦系统宕机,数据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云端的安全、备份机制等等,并没有达到一个企业该达到的级别。所以上云风险很大。

  第三,数据归属问题。数据现在到底放在哪儿?会不会被盗?云厂商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承诺。一旦极端事件出现,企业就必须做两手准备,如果这样的话,企业的成本就会高于上云。

  第四,应用上云存在碎片化现象。企业IT团队一直有一个困扰,就是公司的应用太多,ERP、CRM、OA等等,各个业务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云产品,但是云上的这些数据最终还要汇总在一起,无形当中等于给IT团队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各个业务系统集成的难度,如何解决云端的统一平台问题,是企业当前丞待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必须拥有独立的IT系统,对于PaaS、IaaS模式也能接受,并且遇到高并发业务时,也会选择公有云,但是核心系统一定不会放在公有云上。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曾任火箭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卢敬泰

  在采访过程中,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曾任火箭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卢敬泰也表示,因涉及敏感信息,单位未使用任何云。不过,他相信,单位统一集中建设后,信息安全问题有了保障,可能会考虑上云。只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上述两个案例虽然是个案,但也代表了一部分用户的心声,任何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多云以及混合云也一样。尽管多云以及混合云已是大多数用户的选择,但未来仍有很多提升空间。

  融合创新是CXO的未来主攻方向

  其实,不管是上云,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总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作为掌控企业关键业务的CXO,也要审时度势,从新梳理自己的角色定位,想办法将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在笔者接触的几位CIO中,很多人原本都致力于传统IT业务一线,但是在企业IT现代化变革过程中,他们正在绽放新的光芒。

  1、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长王宁

  ▲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部部长王宁

  “由于因上云时间较早,没有遇到什么管理难题,目前已经建成了企业的混合云平台,包含:网络云、存储云和计算云。多云环境采用同类型合并方式,不同的业务使用不同的云部署方式,对外使用公有云,对内业务使用私有云,云间数据采用接口互联互通。但是在管理创新和技术升级方面,他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云时代后CXO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融合创新方面,推动管理变革方面。首先,要正确理解云计算的应用场景,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进行调整部署。其次,根据业务变革需求,及时调整云部署、云租用的方式,体现云计算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再次,要加强IT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升。”

  2、天洋控股集团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刚

  ▲天洋控股集团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刚

  “企业虽然面临混合云,但也不算是难题。因为云计算已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级路线,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自己会坚持全面上云的策略。为了有效应对混合云问题,曾经考虑过借助超融合解决方案,让纯粹的IT技术驱动转向为由业务部门支持和引领。”

  3、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信息经理耿峰

  ▲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信息经理耿峰

  “在企业数字化转之路中,混合云架构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石,当下企业确实存在着混合云管理复杂的难题。未来,IT应用会由“大而重”向“小而轻”演进,混合云架构是必然选择,所以CIO要做好企业上云的规划,实现IT与业务的完美融合。”

  4、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监 张维军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监 张维军

  5、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云计算已不是什么重点讨论话题了,几年前就已经在用。目前主要采用SaaS模式的云服务,基本未涉及跨云。未来的计划是云要对公司自身业务逻辑及相关应用进行支撑,在云平台上进行更多模式的开创与落地。公司以前主要作为需求解决方案及后端支持平台的角色存在,进入多云时代转化为资源整合与先进业务推动服务的角色。基于数据安全及互联网转型需求,未来会越来越多涉及混合云及多云服务。”

  ▲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作为中小企业,IT部署选择公有云是不论是从成本上,还是从安全、稳定的性能上都是首选方案。公司于2018年升级SAP至S/4 HANA,由于公司办公楼不能保证电源等问题,考虑将HANA部署在公有云上。在选型的过程中,主要的考虑供应商包括阿里云、AWS,和华为,相比而言,AWS价格偏高,阿里云在SAP HANA部署方面经验相对丰富,安全认证全面,华为售后较好。综合评估后,选择了阿里云作为SAP HANA部署的公有云供应商。由于业务管理系统(BPM)与SAP高度集成,随着SAP的部署完成,BPM也迁移至阿里云。”

  6、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云计算,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要有自己的计算逻辑,这是一道绕不开的难题。但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因为存储位置不同,有一些公有的资料需要重复建立资料,会增加实施工作量,而且很难互相融合。企业管理走公还是走私,在于项目的需求不同,重要性不同。对于CIO来讲,进入云时代以后,IT更多的要与各个部门融合,打通整个公司系统的业务,深入到具体的业务工作,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帮助企业更高效更安全的实现管理需求。不仅要懂IT知识,更需要对整个公司各类业务,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未来信息有一定规划,帮助企业从各个层面提升信息化。”

  有效的工具平台是赢在多云时代的关键

  整体来看,混合云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用云的主要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依旧在使用单独的管理平台对各类云服务进行单独管理,只有少数企业通过统一管理平台来管理或部署多云。统一的混合云管理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以下是笔者推荐的多云以及混合云推荐工具平台,用户可结合自己的业务情况按需选择。

  1、蓝云Smart Cloud Manager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丰富,多云环境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的一个好的选择。如何在不同的云环境中实现跨云服务管理,这是企业在多云环境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不少企业采用外购或者自主开发,或者二者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方法,要采用不同的选择。

  目前,蓝云正在开发Smart Cloud Manager云管理工具箱,企业可通过这个平台对自己在Azure云上的资源进行监控管理和批量操作,未来期望通过这些专业的管理工具对不同厂商的云进行一站式部署与管理。

  “统一的混合云管理平台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世纪互联蓝云CTO 汤涛表示,为帮助企业用户实现对多云、跨云的规模化采购,蓝云还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云睐一站式生态平台,平台上汇聚了50多种适用于不同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和工具,为渠道和企业用户提供从咨询、采购、服务到交付一站式服务。

  蓝云在过去的7年当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微软云用户的服务经验,通过日常处理的工单了解了客户在使用云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客户的云合作伙伴,蓝云愿意与客户一起在如何更好的使用和管理云端效能方面做探索。蓝云已经有一整套完整的针对客户不同场景的迁移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上云。包括异构平台的数据迁移,应用迁移(邮件、Office、文档等),系统迁移(物理机、私有云主机、公有云主机)等。 同时,蓝云也帮助客户完成上云后的应用分析管理如性能分析、安全审计等功能,交付容灾备份管理及混合云管理服务。在客户长期用云过程中,提供集成化的运维平台和IT管理服务保证企业系统底层的稳定,支持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

  2、ZStack CMP多云管理平台

  从多云的发展历程来看,当上云成为传统企业普遍性需求时,企业服务的应用场景也从单一的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需求转变为混合云。当云服务从解决某一家云厂商的业务,到满足用户把数据分散在多个云的需求,一个全新的云服务市场正在崛起。

  2017年8月,ZStack携手阿里云发布“无缝混合云”产品,领先业内与国内最大的公共云厂商阿里云实现无缝融合。ZStack认为,真正的混合云应该同时打通数据面和控制面。

  2018年,ZStack也是最早成为阿里云专有云敏捷版家族的一员。这一年,ZStack无缝融合了阿里云NAS、云盾安骑士、WAF、堡垒机、数据库审计等多个模块,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公共云增值服务线下输出的一体化体验。

  2019年4月,ZStack继续推出ZStack CMP多云管理平台(以下简称:ZStack CMP),既是响应市场的号召,同时也是ZStack混合云战略的延伸和扩展:从多云之间数据面的打通到多云之上管控面的增强。

  ZStack高级产品经理丁阔表示,ZStack CMP延续了ZStack私有云产品化的特性:一个是一键安装、快速升级能力更强;第二个是架构更健壮、稳定性好,具备功能插件化添加等特点。

  据了解,ZStack CMP主要包含以下四大功能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解决跨云管理难题:

  第一,统一的资源管理:支持ZStack、ZStack Mini超融合一体机、阿里云,天翼云以及其他第三方云平台的接入,统一管理各类云资源;

  第二,智能的运维管理:自定义监控仪表,多维度资源监控、统计,实现业务健康分析以及资源大屏展示;

  第三,标准化服务目录:屏蔽底层不同资源平台的差异性,以标准化的方式呈现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等资源;

  第四,精细化运维管理:对各类型资源进行计量计费,预算设置、成本统计分析,有效成本控制。

  目前ZStack 云平台电信落地案例,比如铜陵电信在为用户提供“公私专混”的架构服务时,无论X86还是ARM的硬件,又或者是SAN/VPC/扁平化网络,充分体现了ZStack云平台全兼容性与ZStack产品统一纳管能力。

  3、华为云Stack

  在混合云的不同版本理解中,华为认为,当前的行业解决方案才是混合云的正解。很多企业用户将混合云看做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简单相加,但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叠加并不能真正发挥混合云的优势,甚至带来管理粗放、创新困难、生态封闭、建设重复等负面影响。

  “这种‘混而不合的云’是政企客户面临复杂业务上云时力不从心的关键。华为认为,企业业务要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用户视角的“一朵云”。这样的云具备三个统一的能力:即“一朵云”的管理、“一朵云”的服务及生态、“一朵云”的资源。

  一方面,华为云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适配政企客户多层级、跨地域、多分支的复杂组织业务管理需求,实现统一管理规范、统一使用流程、统一数据治理、统一安全合规,做到“一朵云”管理。

  基于华为云服务和华为云Stack的统一架构及“云联邦”技术,用户可以获得200+全量华为云服务与3500+应用生态开箱即用,快速打造“一朵云”的服务与生态。

  另外,通过“鲲鹏+昇腾”多元算力助力AI等差异化业务创新需求,用户可获得支持x86和鲲鹏混合部署能力,保障企业业务平滑演进,实现“一朵云”的资源管理。

  4、贝斯平OpsNow

  贝斯平以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推出MSP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打出了差异化“王牌”。据贝斯平副总裁周秋野介绍,贝斯平的多云管理服务可以纳管多达10+种云资源。从具体实践来看,公司可以通过观云、上云、管云、享云四个步骤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一,观云。是指从用户打算上云开始,贝斯平就能提供云咨询服务,帮客户去做信息化或者IT战略规划的梳理,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二,上云。在企业确定上云规划后,贝斯平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迁移平台和迁移工具包,帮助用户平滑上云;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上云的标准化操作和原有的系统进行压测对比,让用户在上云之后有一个数字化的结果呈现。因为,很多企业的技术人员对于云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或者说没有那么细粒度的了解;所以,贝斯平会给用户提供云的整个运营体系报告,从费用管理到资源管控,再到监控层面都有数据分析。

  第三,管云。贝斯平可以给用户提供MSP服务,通过OpsNow管理平台帮助用户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无论用户是单云、多元还是混合云结构,都可以切入到OpsNow平台,获得符合ITIL标准的智能云管能力。贝斯平可以提供 7*24小时的服务,无论是IaaS层、PaaS层,还是它的应用层,都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第四,享云。除了数据维度的分析,贝斯平还帮助用户在他的云资源上进行云原生的软件开发,包括可以搭建电商平台,开发电商品牌、电商系统、ERP系统等等,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

  5、博云BeyondCMP

  BoCloud博云也非常重视多云管理市场。BoCloud博云CEO花磊表示:“BeyondCMP一体化云管理平台通过自研的多云管理技术,在云管理平台中既保留异构云资源技术特性,也提供异构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通过跨云管理解决方案,客户不仅可以全自动部署和配置多云环境下的整个软硬件架构,还可以按需调配基础架构,简化系统架构。BeyondCMP采用了开放性架构体系设计,具备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等,能有效降低跨云管理的运营、维护等成本。”

  6、富通云腾CMP

  与贝斯平、Beyond博云服务性质相同的还有富通云腾。作为新一代的全栈式云管理服务提供商(云MSP),富通云腾提供的“全栈式云管理服务”和多云管理平台CMP2020,解决的就是企业面临的多云管理问题。富通云腾在业务实践中总结出,企业对于多云资源管理的需求场景主要包括异构环境统一纳管、多级组织权限管理、IT自服务申请、应用蓝图与服务配置、自动化运维管理、消费明细与成本账单等方面。富通云腾CMP在2020年初完成了大版本的升级,特别针对企业级客户的混合云、多云、私有环境一体化运维与运营进行了提升与优化,提供了五大技术堆栈:资源管理、运维管理、运营管理、配置管理,以及安全审计管理。可支持不同云环境的基础资源导入,提供云上资源自动发现、自动更新、自动同步功能。可纳管计算、网络、存储类型的云上服务13余种。可以纳管公有云服务商阿里云,AWS,腾讯云,天翼云等;私有环境OpenStack,VMware,Hyper-V, PowerVM,CloudoorSphere (富通云腾自主研发的国产虚拟化产品)等。

  富通云腾副总裁徐志新表示:“为什么要在一个云管理平台产品中添加这么多的功能,就是因为我们更多的是面向企业级客户。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云管理平台是应该能够将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起来。受自身的运维人员数量和能力限制,企业往往希望这个产品能够尽可能多的整合与集成原来多个系统才可以完成的功能,这样才能实现降低工作强度与复杂度的需求。”

  7、Rancher

  值得一提的是,当多云以及混合云成为公认的企业IT发展的下一步计划时,如何在多云及混合云环境中整合企业计算资源,打通云的底层基础设施,最大化地提升云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大多数企业多云管理的核心。于是,容器及Kubernetes顺势而生!

  “在企业上云的过程中,容器及Kubernetes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作为日渐流行的企业计算平台,Kubernetes可以大大降低多云和混合云部署及管理的技术难度,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并最大限度地提升云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 Rancher中国CEO 秦小康表示,Rancher和业界领先且主流的云平台包括AWS、谷歌云、微软Azure、阿里云、百度智能云、腾讯云、华为云均有合作,不管用户使用哪一个公有云上的Kubernetes,Rancher均能为用户托管部署在云上的Kubernetes集群,提供统一Kubernetes集群管理平台以及一致性的Kubernetes部署和管理体验。即使企业更换云平台,用户也无须担心,Rancher可以快速且平滑地将Kubernetes集群迁移到其他领先且主流的云平台。(关于秦小康的更多干货内容,可访问笔者之前撰写的文章《Rancher中国CEO 秦小康:Kubernetes为多云混合云而生》)

  8、苏宁云平台

  在众多致力于多云以及混合云市场服务提供商中,苏宁科技集团是一家非常特别的企业。众所周知,前段时间知名云厂商美团云选择关闭公有云业务;而恰好在此时,苏宁云商城贴出公告,将业务迁移到苏宁服务市场,以至于大家误认为,苏宁云也停止服务。其实苏宁云商城只是换了个平台,从2019年开始,苏宁科技集团的技术团队就在进行技术架构升级,搭建了新的苏宁服务市场(搭载在苏宁星河云上)。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云商城平台业务陆续迁移至苏宁服务市场(fuwu.suning.com),后续由苏宁服务市场继续对外提供服务,仅涉及服务平台的变更。

  至于,苏宁云未来的服务方向是什么?苏宁科技集团云计算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王冲,在采访时表示:“苏宁多云管理的出发点一定是提升混合云的管理效率,提升苏宁云整体稳定性、高可用、资源高效利用,凭借稳健的底层支撑和团队保障苏宁集团业务的平稳开展。”

  据了解,苏宁云平台目前拥有超过1000个云运维专家、数万台物理服务器、数十万虚拟机。如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共建设10个数据中心、超90个CDN节点。如果将大促时的混合云模式应用于常态经营,实际上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所以,王冲认为,不管是单云还是混合云,企业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率、性价比才是最重要的。

  业务的持续发展,意味着企业对云的资源的持续需求增长,在保证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如何保证企业内部对于资源的利用是否高效、对动态的峰值需求是否能通过多云管理来解决,才是在云时代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另外,多云管理增值的核心不在于提供资源的便捷程度以及资源满足度,更重要的是多云管理需要凸显云的规范和管理价值,为企业资源管理赋能,提供更科学的使用规划。

  小结: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不管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还是本地工作负载,简化IT管理是一门学问,其中蕴藏着各种玄机。作为IT技术人员以及掌控着企业信息化管理方向的重要决策者,应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多云计划,把数据安全性、一致性体验等重要元素排上日程。当然,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兼顾原有的IT资源,又要对新的计算平台进行兼容,另外还要尽量照顾用户的使用习惯。总之,以云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只有率先付诸行动的企业,才能让企业在整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PS:文章内容来源于采访对象回复的素材整理,只用于陈述一种事实现象,可为各大企业决策提供部分参考作用,但不能用于其他商业用途以及各种数据报告类的佐证依据!)

  感谢以下采访对象对本文做出的贡献!(排名不分先后,按照采访回复时间排序)

  一、用户侧:

  1、厦门市第三医院副院长 黄建隆

  2、天津现代集团CIO高万强

  3、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高级工程师,曾任火箭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 卢敬泰

  4、天洋控股集团公司首席信息官CIO李志刚

  5、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侯贵宾

  6、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监 张维军

  7、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O 张戡

  8、味多美首席信息官 胡博

  9、中国核电ERP项目经理研究员级高工 李志鹏

  10、跑合网副总经理兼CIO曹国钧

  11、北京东方中科集成科技CIO 金春姬

  12、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部长 王宁

  13、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CIO 尹克重

  14、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信息经理 耿峰

  15、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周韩林

  16、维智科技副总裁 裘靖宇

  二、服务提供商侧:

  1、Rancher中国CEO 秦小康

  2、世纪互联蓝云CTO 汤涛

  3、ZStack高级产品经理 丁阔

  4、贝斯平副总裁 周秋野

  5、富通云腾副总裁 徐志新

  6、苏宁科技集团云计算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王冲

  7、BoCloud博云CEO花磊

  8、华为云

0
相关文章